……
不多時,二人回了樓船。
也沒有心情吃飯,甚至喝茶的心情都沒有了。
“你說的不錯,果然有人在那邊搞事情了。”賈敬歎了口氣,神色凝重的說道。
林如海搖頭道:“我還是沒想到他們會提前對六大鹽商動手,如此一來怕是整個江南都要動蕩了。”
金陵省,浙江省,湖廣,福建都是兩淮鹽商銷售的地區,乾係十分重大。
賈敬安慰道:“如海不用太過擔心,比起糧食來說鹽終究差一些,不至於鬨出民亂,等咱們到了兩淮,事情不難解決。”
“至於六大鹽商的家產不翼而飛,自然有老戴兜底,誰讓他跟著來搶功呢?”
“哎!”
林如海歎氣。
“怕是也沒那麼好解決,六大鹽商掌握兩淮五成的鹽引,一下子都沒了,鹽價怕是很難回落。”
“哈哈。”
賈敬一笑。
“是鹽引沒了,但你們鹽政衙門是做什麼的?一天印十萬份出去,你看看鹽價怎麼漲起來。”
林如海忙道:“萬萬不可。”
“前些年為了彌補朝廷虧空,也曾過渡分發鹽引,雖說一時鹽稅高了不少,但差點導致整個鹽政崩壞,從那以後朝廷下了禁令,禁止過渡印發鹽引!”
“六大鹽商所持鹽引明麵上是沒了,暗中肯定是一份不少,若我們把十萬鹽引散播出去,隱藏在暗中的那些鹽引忽然冒出……後果不堪設想!”
賈敬神色凝重的點了點頭。
鹽引在一定程度上就像寶鈔。
代表的是朝廷信譽。
一旦隨意印製,崩壞是必然的。
正在二人愁眉不展之時,站在旁邊一直默不作聲的賈蓉忽然開口了。
“我想說句話。”
林如海看向賈蓉,微笑道:“蓉哥兒是秀才,可以說朝堂事了,有什麼見解說吧。”
賈敬道:“想說就說。”
其實他們倆並未抱有多大期望,畢竟賈蓉再怎麼聰慧,也隻是個十六歲的孩子,官場甚至還沒開始接觸。
能有什麼見解呢?
賈蓉笑道:“那我就不客氣的班門弄斧了。”
“鹽引製度始於宋,至今也有幾百年了,弊端甚多,太爺,林姑老爺沒想過改一改嗎?”
二人沉默了。
怎麼改?
不好改!
想超越前人的智慧,並不容易。
賈蓉繼續道:“有些前宋的製度並不適合我朝,尤其是鹽引製度。”
“我從古書上看了一種鹽稅製度,曰:票鹽製。”
票鹽製是清朝後期才出現的鹽稅製度,無論新商、舊商,規模大小,隻要交足鹽課,即可領票運鹽。
打破了鹽商的壟斷地位,使得更多的商人能夠參與到鹽業運銷中來,促進了鹽業市場的競爭和繁榮,同時,由於市場競爭的加劇,鹽價也得到了有效的控製,使得普通百姓能夠享受到更加實惠的食鹽價格。
賈蓉把票鹽製的關鍵處說了一說,林如海眼睛當時就亮了起來。
他是跟鹽政打交道多年的,因此隻隨便一聽就知道了其中端倪,甚至有了這個思路,他比賈蓉想的更多,更透徹!
這賢婿,厲害了!
居然有如此智慧!
賈敬更是興奮。
太上皇讓他整頓商稅的問題,除了一開始蜂窩煤的事情,並沒有任何進展。
眼下這票鹽製的出現,不說青史留名也相差不遠了。
足以讓他壓過溫次輔!
甚至……
首輔的位子也不是不可以想一想了!
葉相。
既然您老身子不好,就安心的在家歇著吧!
賈敬感覺自己野心逐漸膨脹起來。
“好,哈哈!”
“我都沒想到你竟然有如此能耐了,今後凡有朝堂大事,準你說話。”
說完看向林如海,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