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對楊正山的感官很好,並且與楊正山打過很多交道,但是他對楊正山一點也沒有留情,該安插的人手一個不少,做監控的地方一直都有監控。
而楊正山大肆收購糧食的原因,他也一清二楚,並且他還將此事上奏過。
可是問題是延平帝沒有看到他奏折!
他的奏折去哪裡了?
將他的奏折藏起來的人是誰?
又是為了什麼目的將他的奏折藏起來?
呂華心思百轉,但麵色依然保持鎮靜,說道:“有,不過靖安侯並沒有對外解釋收購糧草的原因,就連總兵府的一眾主事都不知道具體原因!”
延平帝望著呂華,似乎對呂華的解釋很不滿意。
不過他最終還是沒有追究呂華的失職,隻是說道:“那就去好好查查,朕跟你半個月的時間。”
“臣領旨!”呂華道。
……
片刻之後,汪中直和呂華從禦書房內走出來。
一開始兩人都沒有說話,直到遠離了太極殿,汪中直突然說道:“我沒有記錯的話,你應該上奏過關於靖安侯買糧的事情吧!”
秘武衛內部分為四個司,即東南西北四司,每司設一名提督,兩名指揮使,四名副指揮使,以及諸多千戶百戶。
而在四司之上,還有鎮撫司,掌問理秘武衛刑名,監察四司。
另外秘武衛還有皇衛司,即皇城暗衛,而暗衛之中又有血刃,血刃才是秘武衛中最神秘的存在,連呂華這個鎮北司提督對其都知之甚少。
汪中直作為秘武衛督主,呂華上奏的奏折,他是可以查看的。
“沒錯!”呂華看向汪中直。
汪中直眉頭皺起,爾後回頭看了一眼太極殿。
“南盛想要做什麼?”
呂華心思微沉。
秘武衛的奏折是不需要司禮監查驗抄錄的,甚至司禮監是不能查看的。
而他的奏折隻有三個人可以查看,一個是延平帝,一個是汪中直,最後一個就是南盛。
南盛之所以能查看,不是因為他是司禮監掌印,而是因為他還掛著秘武衛行走的皇命。
顯然,他的奏折應該是被南盛截留了。
“他這是蒙蔽聖上!”呂華沉聲說道。
汪中直微微搖頭,“沒有那麼簡單!”
南盛可是延平帝最信任的太監,而楊正山又與南盛沒有任何交集,南盛完全沒有理由為此蒙蔽延平帝。
“那~”呂華欲言又止。
他其實是想說要不要盯住南盛,不過這話不該由他說。
想要盯住南盛,隻能靠皇衛司的暗衛,顯然這不是他該插手的事情。
汪中直沉吟了稍許,但並沒有過多的解釋,隻是說道:“過幾天把你之前上奏的奏折再上奏一次。”
呂華點點頭,也沒有再多說。
兩人就這樣憂心忡忡的走出了皇城。
……
幾天之後,楊正山收到了來自京都的問詢。
所謂問詢就是朝堂給被彈劾的官員一個自辯的機會。
朝堂官員遭到彈劾後,一般會出現三種結果。第一,皇帝二話不說把你擼了。也不管彈劾的內容是不是真實,皇帝覺得你不順眼你就有罪。
第二,皇帝會讓人去查證彈劾內容的真實性,有可能會交給秘武衛查證,也有可能交給刑部和大理寺去查證。
第三,就是先給被彈劾的官員一個自辯的機會。
第三種結果無意是最好的結果,這說明皇帝沒有看你不順眼,也不想搞死你,願意給你機會。
總兵府書房中,楊正山看著京都送來的抄送後的奏折。
延平帝既然願意給機會,楊正山自然要為自己辯護一番。
隻是他有些猶豫要不要講明遼東旱災的事情。
現在講明應該不算是詛咒新皇無德吧!
遼東的旱情已經顯現,這是事實,不是詛咒。
楊正山想了想,覺得還是講明比較好,也好讓延平帝提前做準備,不至於當遼東旱情徹底爆發之後手忙腳亂。
隨即他洋洋灑灑將這些年做過的事情說了一遍,大體內容就是這都是承平帝允許的,臣做這些都是為了大榮,為了陛下,沒有半點私心。
自辯嘛,自然要給自己吹噓一波。
最後,他才講明預測遼東旱情的事情,並且還將他打算遷移難民去北地的計劃詳細的講述了一遍。
事到如今,也沒有必要遮遮掩掩。
而且楊正山覺得自己做這些都是為了遼東的百姓,都是為了大榮,那是真的一點私心都沒有。
如果延平帝因此降罪與他,那他可是會寒心的!
將自辯折子送去京都之後,楊正山就將這件事拋到腦後了。
現在重山鎮還有很多事情瞪著他來做,他可沒有精力浪費在這種莫名其妙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