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多來自大榮福海省的移民乘船來到了星月島。
楊正山站在碼頭上看著這群衣衫襤褸的移民,眉頭深深的皺起。
“你這是從哪裡弄來的難民?”
羅勁鬆微微歎息一聲,“福寧府。”
這些來自福寧府的百姓一個個都麵黃肌瘦、瘦骨嶙峋的,很顯然是因為長期饑餓營養不良。
“這是怎麼回事?”楊正山問道。
福寧府是福海省北部的一個府,之前楊正山前往昭武衛時還從福寧府的近海路過,不過他並沒有去過福寧府。
羅勁鬆解釋道:“去年福寧府大旱,很多田地都是顆粒無收!”
楊正山眉頭緊鎖,福海省多山,耕地本來就少,而福海省的人口可不少,是大榮東南部幾個省中人口最多的一個省。
人多地少,再加上一場大旱,結果可想而知。
“這些人本來就是佃戶,他們去年不但沒了收成,還要給地主交租子,而且……”
羅勁鬆沒有說下去,但楊正山已經明白了。
地主和佃戶本身就是剝削者和被剝削者的關係,而在佃戶頭頂上,除了地主這個剝削者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剝削者,那便是官府。
因為皇商司的關係,這些年朝堂不缺銀子,按理說百姓的賦稅應該會有所減少,可實際上普通百姓需要繳納的賦稅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
這個問題其實不再朝堂,而在地方官府。
朝堂沒有增加賦稅,可地方官府卻經常有官員征收各種苛捐雜稅。
“朝堂沒有賑濟?”楊正山問道。
羅勁鬆說道:“我估計朝堂都不知道福寧府有大旱!”
“你是說有人在捂蓋子?”楊正山麵色有些難看。
“嗯,我去的桑山縣,縣衙不但根本沒有任何賑濟災民的動作,還把縣城的城門給關了,把上萬災民擋在門外。”
“我去了之後,都不需要多說什麼,隻要說給飯吃,就有一大堆人跟著上船!”
羅勁鬆道。
楊正山長長的歎息一聲。
“島主,你要不要管管?”羅勁鬆問道。
“我怎麼管?”楊正山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把這事告訴延平帝?
估計延平帝會嫌他多管閒事。
不隻是延平帝,可能朝堂上很多大臣都會嫌他多事。
朝堂真的不知道嗎?
或許延平帝是不知道,但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就沒有一個人知道嗎?
顯然不可能,畢竟朝堂上也有很多官員出身於福海省,去年大旱,就算是消息傳播的再緩慢,朝堂上的很多官員也該收到消息了。
連他們都不上奏,楊正山又能如何?
“你帶這麼多人來,沒有人管嗎?”楊正山問道。
“沒有!”羅勁鬆道。
楊正山想了想,說道:“我們是不是還有幾個島嶼?”
羅勁鬆點點頭,“星月門的島嶼都是咱們的,沒有人敢過來搶奪!”
“東南西北四島都是可以耕種的。”
星月門之前擁有大大小小六十四座島嶼,其中有十幾個是擁有淡水資源可以住人,有耕田的島嶼要少一些,東南西北四島就是之前星月門四旗軍的駐地,這四座島嶼雖然不如星月島大,但每座島嶼上也有幾萬畝田地。
“你再去招募一些災民過來吧,把他們放在那些島上耕種,以後每個月給他們一些糧食!能幫多少就幫多少吧!”楊正山說道。
安置災民,這事楊家眾人都很熟悉,畢竟當年楊正山在重山鎮安置了上百萬災民。
不過他們現在擁有的島嶼不多,能耕種的島嶼更少,最多也就安置兩萬人而已。
楊正山想幫幫福寧府的災民,可是他不知道今年大榮的災民數量遠遠超出他的想象。
福海省隻有北部的福寧府和建陽府有旱災,而江南西部,雲桂北部,隴南南部,蜀州東部,總共二十多府去年都是大旱,今年新春青黃不接時,皆是饑民遍地,數以萬計的饑民成群結隊,紮堆在府城縣城城外等待救濟。
朝堂已經派出賑災總督巡查五省賑災事宜,可是朝堂賑災的錢糧還沒有到災區就少了一半,等到了災區,地方官府的貪官汙吏上下其手,真正能進災民肚子裡的糧食不足兩成。
更可惡的是還有大量的奸商趁機囤積居奇,致使很多災民就算是有銀子也買不到糧食。
然而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榮朝堂缺糧。
江南西部,雲桂北部,隴南南部,蜀州東部皆是大榮的產糧之地,這四個地區受災,整個大榮的糧食產量都收到了嚴重的影響。
糧荒不隻是出現在災區,還向著周圍的府縣蔓延,甚至連京都的糧價都受到了影響。
朝堂現在不缺銀子,但是朝堂手中根本沒有糧食。
朝堂本就沒有足夠的糧食賑災,各級衙門還趁機上下貪墨賑災的錢糧,致使饑民得不到救濟。
此時很多受災的地區已經炸開了。
巴蜀北部,夔州府大昌縣城。
數千饑民已經衝入了縣城之內,如同暴徒一般四處燒殺搶掠,將城內的大戶富戶屠戮了個乾淨。
縣衙內,縣令趙元凱正帶著上百衙役和差役死守著縣衙大門。
趙元凱滿臉驚慌的看著爬牆進來的饑民,聲嘶力竭的喊道:“快,快,殺死他,殺死他!”
趙元凱很倒黴,他剛剛來大昌縣上任不到一年就遇到了一場暴亂。
但是趙元凱又很活該,因為就是他貪墨了賑濟災民的糧食。
朝堂的賑濟糧沒有送來,可是城內不少大戶還是給了縣衙一些陳糧救濟城外的災民,可是他連這些陳糧都不願意給災民吃。
城內的大戶也不是菩薩心腸,他們住在城內是不愁穿不愁吃,可是數千災民堵在城外也不是辦法,即影響他們的做生意,又影響他們自己的田地耕種。
眼看就要春耕了,所以城內的大戶們就商量一下,湊了一千兩百石陳糧想先把城外的饑民打發回去。
隻要這些饑民願意回鄉,那他們又可以趁機放高利貸,兼並自耕農的土地,招募更多的佃戶為自己耕種。
隻要扛到夏收,他們不但不會損失,反而還能收獲大量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