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著戰場說道,“雙方現在還維持著勢均力敵之勢,孤隻要再投入這八千人,必能將戰線推到呂布大旗下,則勝利之勢即顯,我軍士氣拔高,大局可定。”
“大王想的太簡單了,這十數萬人的戰場,靠一兩萬人的人數優勢,哪有那般容易把戰線逼近?您現在隻要能穩住,下麵各部將領能穩住,不要再貿然突進,我軍依然占據的人數優勢可緩緩壓製敵軍,最後等到雙方俱疲乏不堪時,再換預備的生力軍上,勝算會大很多。”
公孫瓚看了看越來越往西沉的太陽,“照你這樣,天黑之前根本難以分出勝負,而且……這時候人心浮動,各部將未必能穩得住,孤便是派人去傳軍令,傳令官隻怕也不一定能活著找到各部將領。”
通訊不發達的古代,十幾裡的戰場,十幾萬的兵馬混戰,離得遠的隊伍甚至看不到主帥大旗,而騎兵作戰的移動性又強,傳令官確實很難安然找到將領傳達具體命令,這時候主帥能傳達的隻有簡單的前進、後退、進攻、撤退這些簡單的命令,局部戰局的把控幾乎完全依靠各方將領,他們要對周圍戰場局勢的分析,來布置最有利的戰術。
就比如方才公孫亮的突進戰術,形勢判斷沒有錯,然而他忽略了步兵陣側麵的地形,輕視了麹義這支步兵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又或者說是輕視了麹義這個人,這其實就是名將和普通將領的區彆,換位來說,領這支騎兵之人若換做張遼,便絕不會沒看清各處形勢的情況下輕易突進,反遭對方陷住。
公孫瓚在開打之前還有點畏懼呂布的並州強軍,然而開戰到現在,除了公孫亮那一部,其他各部的戰鬥形勢並沒有很明顯的一邊壓倒之勢,這讓他覺得呂布的軍隊也並沒有傳言中的那般可怕,至少和他的幽州軍比,士兵素質相差無幾。
勢均力敵的形勢加上這一戰可以給他帶來的巨大好處,讓公孫瓚這個賭徒徹底瘋狂了,他想了一下說道,“那呂布不是最好斬將嗎?他的部下應當也是如此,孤若把中軍位置稍稍放空,誘他騎兵來攻,再讓步兵回收戰線,將其困住,呂布必然會發預備騎兵隊伍來救,孤再讓右翼騎兵突圍過去斬他主將,則唐國便完了。”
荀攸道,“大王你忘了嗎,那呂布有萬夫不當之勇,當年在望垣,他可是一個人力破羌人數千人的軍陣,你派四五千騎兵過去根本斬不了他。”
公孫瓚一噎,又道,“斬不了呂布,斬他夫人和幾個謀士也好,他一個人再神勇也擋不住孤四千騎兵!再不行能順利誘殺他張遼部四千騎,則他機動兵馬便沒有多少了,其結果要麼今日一戰而定,要麼明日再來,再就是他自己退兵,拱手讓出冀州。”
“他不會把所有預備隊都派出來的!”
“那孤就設計將張遼消滅了!”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大王還是莫以自己為誘餌。”
“孤隻是說稍稍放空,又非徹底放空,再說了,孤身後尚有五百白馬義從,若是形勢不對,護我幾人退走根本沒問題。”
說這幾句話的功夫,前方又有一方軍陣被徐榮的隊伍分割消滅,公孫瓚徹底按捺不住了,當即下達了這個誘敵深入的命令。(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