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琥珀港城牆僅五百米的寬闊平原上,旌旗林立。
這些旗幟名為‘團旗’,通常在左上角繡有代表騎士團的交叉長劍,右下角則是團長本人各具特色的家族紋章。
每一麵團旗都代表著一名三階或資深二階的團長,及其麾下五十到六十名擁有二階戰紋的正式騎士。
而一名二階的正式騎士,又擁有至少兩名一階侍從。
粗略望去,平原上的團旗數量超過了六十麵。
為了攻下琥珀港,聖劍騎士團這一次可謂是傾巢出動。
光是擁有戰紋的見習與正式騎士,就超過了一萬人。
除卻這些騎士外,操控床弩、投石機、攻城錘、攻城塔等攻城器械的普通士兵亦有萬人。
而負責拚裝養護器械的工匠,以及搬運物資糧草的民夫更是動員了超過五萬人。
指揮這支龐大攻城軍隊的,正是當今的聖劍騎士團大團長,約瑟夫·康拉德。
當騎士團的配重投石機不斷揮舞著臂杆,將無數巨型石彈拋向琥珀港城牆時,他身穿銀白色盔甲,坐在馬上,正舉著根黃銅望遠鏡,仔細觀察著城牆上守軍的動向。
“琥珀港的城牆厚重堅固,僅憑投石機難以撼動,城牆上的守軍看起來也是訓練有素,麵對巨石轟擊並未露出絲毫驚慌。
一幫隻認錢的卑賤商人,一座從未經曆過鐵與血的商港,竟也能擁有一批可靠忠誠的騎士,實在令人意外。”
約瑟夫本以為,隻要他將八萬大軍在城外一字排開,再配上恐嚇威脅,就能嚇得琥珀港開門投降。
卻沒想到琥珀港一直死撐著,即便不斷地派使者求和,卻也從未表露出一絲投降的軟弱。
等到騎士團組裝好投石機,一輪齊射下來,他這才看出,琥珀港的確擁有拒絕投降的底氣。
“哥,該派兵攻城了,石彈對他們沒效果,必須要殺傷一批守軍,給從未遭受過攻擊的琥珀港染上血色,這樣才能在城中傳播恐懼,我們的時間隻有半個月,經不起拖延。”
提建議的,是約瑟夫的親弟弟,騎士團五位大指揮官之一的烏爾裡希。
兄弟二人均出自帝國的公爵家族,十幾歲時自願加入騎士團,用三十多年的時間一路爬到了騎士團的頂點。
騎士團在東方同盟的各大主要城市都安插有眼線,他們能時刻掌握同盟的動向,同時他們也知道‘最初的契約’的效果與限製條件。
隻有當戰爭真正開始時,琥珀港才能通過契約向同盟呼叫援軍,半個月後,援軍就將乘船走海路直抵琥珀港。
“嗯,準備攻城,不過倒也不必著急,琥珀港能呼叫援軍,我們在海上也有援軍,至少也能拖延幾天,隻要能在二十天內攻入琥珀港,我們就能贏得這場戰爭。”
約瑟夫並不急於全力攻城。
他手中的兵力遠超琥珀港,完全可以將軍隊編成四五個梯隊,輪番對城牆發起衝擊。
攻克琥珀港很重要,儘可能降低傷亡更加重要。
尤其是要避免三階騎士的傷亡。
他深知,琥珀港隻能算是一道餐前的開胃小點。
真正的大餐,是維斯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