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計之後,白老祖就將他的成名絕技傳授給了鐘立霄。
白老祖將之命名為《浮雲劍訣》,本質上就是白霆遠屹立在浮雲仙山之巔,觀雲卷雲舒之後悟出的一套功法。
曆經白霆遠反複修訂,算是他這一生道悟之菁華。
以目前鐘立霄尚且還隻是元嬰境界來說,這套功法還是非常具有借鑒意義的。
但是。
對於鐘立霄而言,他也不必像是其他修仙者那般,一步一個腳印去領悟。
因為鐘立霄對於道的領悟,實在是太高太高。
以他的眼界來看,白老祖這套劍法,本質上其實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山字篇、雲字篇,以及地網篇。
單單從這三個單元的命名來看,就能看出這地網篇,本質上就是地網這個物事誕生後,白老祖根據其中的精華悟出的一套劍法。
這也算是相當的與時俱進了!
最重要的是,白老祖甚至還沒怎麼在人前施展過,也算是他壓箱底兒的手段了。
鐘立霄當即耐下心細細品讀。
數天後。
鐘立霄總算是舍得慢慢合上這本薄薄的《浮雲劍訣》,一時那也是獲益匪淺。
白老祖的劍法,總體上看來,甚至頗為極端。
但若是仔細劃分的話,本質上又可以細化分為“動字訣”和“靜字訣”。
靜若天維之山,橫亙天地,重嶂不移。
本質上乃是法隨後土,講究一個調動地脈之力鎮壓一切。
這一篇對於鐘立霄幫助極大,極大的開闊了他對於山意的理解。
鐘立霄以前也是擅長山意的,但根本上都來源於神通「山神娘娘」所執掌的大梁山。
後來因煉化了玄霄山為山河印,以及煉化了四象道宮依托南帝山凝練而成青龍象征的緣故,鐘立霄對於山意的理解,那也算是突飛猛進。
但是。
這些領悟,麵對白老祖所創造的《浮雲劍訣》中的山字篇,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或許是白老祖一直有意證道山之極,這些年也滅了不少門派,還將很多門派的山門峰頭,都統統搬遷到了浮雲山的緣故。
所以,白老祖的山字篇,對於如何撼山、崩山、搬山,都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
頗有點浮雲仙山一出,天下無山的霸氣霸道和孤傲。
至於山字篇最精妙的地方,就是將諸多山意悉數熔煉為一體。
分五行,化陰陽。
合而為一之下,甚至有點混元大道的意思,可以極大程度上免疫其他五行類法術。
鐘立霄看到山字篇這部分,眼睛直接就亮了,最直觀的感覺就是.老登爆金幣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活了兩千多歲,在天維山廢墟之上一力建立起白雲觀基業的白老祖,果然還是藏有很多好東西的。
又一番體悟後,鐘立霄如飲甘泉,忍不住道,“老祖大才,這山字篇,五行相生,自成循環。無論遇到什麼攻伐類手段,幾乎都可以自動切換到相克的一行,這近乎就是非常另類的金剛不壞了!”
白霆遠聞言,頓時捋著胡須哈哈大笑。
這功法他也是藏了相當長的時間,現在看到自己的功法,在鐘立霄這裡得到如此高的評價,白霆遠還是難免有些心有榮焉。
其實,白霆遠和天下其他化神都是類似。
心中都有一腔孤傲,不夠資格的,他們根本懶得交流心得。
而真正夠資格的,又因為門戶之見,很難真正敞開心扉去互通有無。
不是諸多化神小氣,而是你沒有門戶之見,彆人很有可能就會讓你沒有門戶。
也因此,諸多化神難免有些高處不勝寒,甚至是不可避免生出“高手寂寞”的情緒。
而現在有了鐘立霄這麼個知音,那感覺可就截然不同了。
白霆遠捋著胡須,頗為得意道,“修行,終究還是要講究個‘易益’。”
“過剛易折,過柔則靡,剛柔並濟,方成事焉。天地都在時刻變化,你又豈能期待一種剛固能夠真正不朽不壞?”
鐘立霄聞言,頓時點了點頭。
白老祖常年屹立在浮雲仙山之巔,看雲卷雲舒,觀人世百態,或許感受到最多的反而是無常吧。
所以,在他創造的《浮雲劍訣》中,哪怕是靜字訣的山字篇,本質上那也是動態的。
隨著對《浮雲劍訣》山字篇理解的加深,鐘立霄慢慢收獲了更多絕密知識。
如果說甘露主賜予他的那滴道水中,蘊含天下無數天下各地不同神泉水文的信息,那麼老祖這一篇山字訣,就蘊含了這些年以來老祖所覆滅諸多宗門所獲的無數天下名山的信息。
這些山川的信息裡麵,甚至還蘊含大量天下各地地脈的信息。
甚至連帶著讓鐘立霄對師父虛玄子的《坤輿萬國圖典》的理解,都進一步加深。
有種從更高維度回看曾經的大山的感覺!
感觸還真就是無法言說,有感慨,有新奇,有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輕快。
鐘立霄五臟六腑齊鳴,胸中五氣跟著法意流轉,到後來大梁山山意、玄霄山山意、南帝嶺之山意,以及白老祖這些年收集到的諸多山意信息,都在他心中流淌。
再到後來,鐘立霄心中慢慢也就多出了一座浮雲仙山。
若是白老祖真的證道成功,鐘立霄或許都不需要白老祖特意給他山意虛影。
而有了這樣一座頂天立地大山的感受,方寸天地果然變得有些不同了。
似乎世界有了支撐,就算是遇到再大的危機,那都不會坍塌。
白霆遠聞聽著鐘立霄五臟齊鳴,身上逐漸浮現出一座山影,一時那也是心緒五味雜陳。
該怎麼形容呢?
自己的道有了繼承人,那也的確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
但若是自己花了一輩子領悟出來的大道精髓,繼承人隻是寥寥數天,那就悉數學會,那對他這個師父而言,那也就沒有太大的成就感了。
似乎還或多或少有些挫敗感!
我的道,真的隻需要幾天就能完全掌握嗎?
吐血!
白老祖哪兒知道,鐘立霄神識秘法《無量心海》已經突破到了第六層,這一雙看世界的眼睛那都已經徹底不一樣了。
任何大道那就是直指大道本質,完全可以刪繁就簡,摒除一切花裡胡哨的內容。
不僅如此,白老祖這一部分道悟,還可以和地師對於大地和土法的理解相互印證。
二者雖然領悟多有區彆,但又擁有很多殊途共歸的地方。
譬如。
二者對地脈對大地的理解!
就拿“山”來說,總體理解也無非就是“重”、“大”、“固”、“運”。
重大固,本質上都是山之表象層次。
至於“運”則是將之和人文聯係到一起,“地氣彙聚,造化所鐘”、“龍脈走勢”之類。
而除了這些相似之處之外,地師和白霆遠又難免走向了分歧。
白霆遠對山的理解,加上了“動靜”和“天柱”。
而地師則更加傾向於將天地闡釋為.人體和宇宙。
尤其是這方麵,地師宮看似和外界聯係不深,但實際上卻是深刻紮根大地。
此外就是,地師宮之內,地師所創造的那個“道德加身”模式,那還真是相當的逆天。
鐘立霄也沒有隱瞞,當即將他這部分感悟,也分享回饋給了白老祖。
《地皇經》的內容他不便透漏,但是這些直指本質的理念,卻是可以交流分享。
白老祖聞言,一時也是喜不自勝。
這可是一位道主的證道之法啊,單單隻是一個思路,那就能極大的豐富他的大道。
時間一日日過去,白霆遠腦海之中,那也有無數的智慧火花在迸發。
甚至連帶著他們身下這座浮雲仙山,那都在跟著震顫,從內向外發生了不小的蛻變。
很顯然,白老祖這一次還真是獲益匪淺。
而這也是交流和論道的意義!
智慧和智慧的碰撞,會擦出更加絢爛的火花。
白霆遠佩服至極道,“地師不愧是天下少有能夠證道的道主,也不愧是地師一脈出身,他對於尋龍點穴分山鎖脈方麵的理解,還真是遠超我等”
鐘立霄聞言,一時也是感悟頗深。
不和白老祖如此一番探討,他還真沒想到,地師對於地師宮內人體諸多小宇宙的劃分,本質上就是尋龍點穴的手段。
白老祖學識還的確是淵博,他在這方麵就有些缺課,以至於拿到了秘籍,竟然都看不懂。
白霆遠見此,臉上也不由浮現出一個微笑。
真是不容易啊!
總算是遇到一個鐘立霄不太懂的領域了,要不是他曾經有段時間專門鑽研過這方麵的知識,那還真就要被徒孫輩兒的晚輩給比下去了。
好險!
這一刻,白霆遠出乎意料的和虛玄子共情了。
或許,這就是徒弟太天才情況下,所有老師們共同的苦惱吧!
而通過這種層次的交流,鐘立霄也總算是初步搞懂了地師明白所謂的“道德加身”的原理。
從知其然邁向了知其所以然!
所謂的“道德加身”,可以理解為一種大勢。
就像是人為製造某種風口,讓站在風口的人就這麼起飛。
此外,這裡還用到了一種陣符,讓煉化了陣符者,可以始終被識彆為大陣大勢加持的對象。
曆經老祖這番點破之後,鐘立霄立刻引發了一係列思考。
他想到了煉化灶君道火甘露主道水,甚至是星主天星後,獲得的大道之力的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