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摩洛哥,菲律賓和蘭芳的人口就足以武裝出一支幾十萬人的軍隊,更彆提剛果領地遍地都是的黑人,他們能武裝出的軍隊動輒上百萬。
聽到喬蒂的請求之後,領地總督也沒有絲毫猶豫,立刻派出了外交代表前往兩個土著國家。
因為這兩個土著國家都和歐洲殖民者有貿易關係,在兩國沒有爆發戰爭的前提下,西班牙派出的外交代表也沒有生命危險。
雖然非洲土著沒有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傳統,但他們也明白,如果西班牙的外交代表有了生命危險,他們可就要麵臨西班牙的兵鋒了。
最先收到消息的是距離更近的阿羅聯盟。因為他們和巴姆王國的距離較近,這也導致阿羅聯盟和巴姆王國的關係一直不好。
雖然算不上死敵,但彼此之間也存在著競爭關係。兩國都靠棕櫚油貿易賺取收入,關係能好才怪。
得知西班牙願意用工業產品和槍械來換取阿羅聯盟的中立之後,阿羅聯盟沒有絲毫猶豫,表示願意做這一筆買賣。
當然,他們也不傻。西班牙進攻巴姆王國已經暴露了自己的野心,阿羅聯盟希望從西班牙購買更多的槍械來確保自己的領土安全。
為了讓西班牙人同意出售更多的槍械,阿羅聯盟更是信誓旦旦的表示,他們購買槍械的目的是為了對西邊的尼日王國作戰。
相較於巴姆王國和阿羅聯盟,尼日王國又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
王國的建立者是埃裡,關於埃裡並沒有太多資料記載。當地流傳著埃裡“天空般的存在”的傳說,認為他降臨到地球之上,然後建立了尼日王國。
這樣的傳說有些神話性,但深得當地居民的信賴。
尼日王國也是一個比較混亂的存在,吸引了大量的被自己國家所排斥的人前來避難,這也造就了尼日王國的民族多樣性。
許多被西方殖民者奪走土地的土著全部選擇前來尼日王國,這也壯大了尼日王國的人口。
隨著尼日王國的壯大,自然也會影響到周邊國家的生存空間。阿羅聯盟所謂的對尼日王國作戰半真半假,在獲得了足夠的火器之後,這樣的進攻計劃也未必不是真的。
經過磋商,西班牙同意出售1500支獵槍和2萬發子彈換取阿羅聯盟的中立。
隻不過因為運輸需要時間的原因,這些槍械和子彈需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運輸到阿羅聯盟。
為了讓阿羅聯盟放心,在雙方達成口頭約定之後,剛果領地就搜集了超過200支獵槍和500發子彈送去了阿羅聯盟,表達了西班牙想要促成合作的誠意。
收到槍械的阿羅聯盟十分高興,他們也表示絕對不會乾涉西班牙對巴姆王國的戰爭。
確定阿羅聯盟不會乾涉戰爭之後,喬蒂也沒有絲毫猶豫,立刻下令軍隊向巴姆王國的方向開進。
雖然索科托哈裡發國的消息還沒有傳來,不過對西班牙來說已經不重要了。
索科托哈裡發國的首都提比利距離巴姆王國的首都富班有近千公裡的距離,就算索科托哈裡發國願意支援巴姆王國,這上千公裡的距離也足以打消他們的念頭。
上千公裡的距離對於非洲國家來說,這可是難以跨越的鴻溝。這段路程既沒有火車也沒有公路,這些土著想要前來巴姆王國,還需要跨過好幾個土著部落以及山脈。
等他們到達巴姆王國邊境的時候,西班牙發動的戰爭早就結束了。到時候不僅支援不了巴姆王國,反而還會破壞和西班牙之間的關係。
為了更快速的擊敗巴姆王國,喬蒂選擇兵分兩路。
殖民地師從幾尼亞出發,一路向北進攻巴姆王國的邊境。兩萬人的兵力足以應對巴姆王國的三萬軍隊,幾內亞和巴姆王國的邊境也將成為這場戰爭的正麵戰場。
這還沒完。剩下的三個殖民地守備團將臨時合並,從巴卡部落的方向向巴姆王國發動進攻。
巴卡部落是西班牙已經征服的土著部落,正好位於巴姆王國的東方。
巴姆王國類似一個長方形,首都位於長方形的中部偏東。
從幾內亞殖民地到巴姆王國的首都富班擁有200公裡的距離,加上山區眾多的原因,西班牙軍隊很難快速攻克富班。
但從巴卡部落方向進攻就不一樣了。巴姆王國的首都富班距離東部邊境隻有30公裡的距離,如果西班牙軍隊的攻勢比較順利,甚至有希望在第二天就兵圍富班。
從幾內亞殖民地向北正麵進攻的殖民地師就算進攻不順利,也能拖住巴姆王國的大部分軍隊。
這時就是三個殖民地守備團最好的偷襲的機會。如果巴姆王國將大部分軍隊都放在南部邊境,他們的東部邊境將變得異常空虛。
如果他們在東部邊境也放了一部分軍隊進行防守,那南邊的殖民地師在人數沒有陷入劣勢的情況下,打敗巴姆王國也就隻是時間問題。
這樣的布局可以說是十分合理,巴姆王國很難有反抗空間。
他們的兵力也不足以同時應付南邊和東邊的進攻,臨時征集軍隊也完全來不及。
等他們得知南部邊境和東部邊境都有西班牙軍隊發動進攻的時候,他們再想反抗也就來不及了。
到時候西班牙軍隊就可甕中捉鱉,全麵包圍巴姆王國的軍隊。隻要南線或者東線任何一個戰場的進攻取得優勢,巴姆王國的軍隊就隻能不斷後撤。
巴姆王國的國土麵積畢竟是有限的,他們再後撤又能撤離到哪裡呢?
南邊和東邊都是西班牙軍隊,西邊是關係不太好的阿羅聯盟,北邊是索科托哈裡發國。
雖然他們也可以撤退到阿羅聯盟或者索克托哈裡發國,但在阿姆王國被西班牙占領的情況下,逃離到阿羅聯盟或者索科托哈裡發國並不會得到對方的優待,甚至有可能會被對方逮捕,然後恭恭敬敬的送到西班牙軍隊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