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塞內加爾殖民地將消息彙報到法國本土的時候,法國政府也對如何處理這次事件感到非常頭疼。
說起來,這倒也是法國政府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如果他們不主動挑釁西班牙人,西班牙也不可能派遣軍隊報複性地挑釁法國。
麵對著西班牙的報複性挑釁,法國政府總不可能再接著報複回去吧?要是真這麼做的話,那西班牙和法國政府就陷入不斷報複的死循環當中,大家啥也不用乾了,一天就策劃對對方的報複行為就完事了。
自認為很理智的法國政府,肯定不願意看到事情向這樣的方向發展。這麼報複過來報複過去的根本沒有必要,法國政府一開始的目的也隻是為了震懾西班牙,讓他們暗中使絆子的時候不至於那麼肆無忌憚。
目前看起來,法國政府的震懾沒有絲毫效果,西班牙反而一副有種你就打我的樣子,肆無忌憚的對法國進行著相同性質的報複行動。
在西班牙政府這個愣頭青麵前,法國政府還真是有理說不清。哪怕法國的綜合實力更強,也不代表法國願意和西班牙之間爆發一場戰爭。
正所謂愣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在這一次事件當中,西班牙政府表現出來的強硬態度確實讓法國有著一定的忌憚。
1885年6月24日,法國內閣會議。
新任法國總理亨利·布裡鬆帶著一臉煩躁的表情,詢問的目光看向了法國內閣的諸多大臣:“都說說看吧,各位。我們應該怎麼應對西班牙的報複行為呢?是繼續報複回去,還是應該找個機會和西班牙握手言和呢?”
亨利·布裡鬆的問題讓內閣的官員們一個個都不吭聲,會議現場也變得沉默和寂靜。
大家也不傻,知道這次事件相當棘手,根本不好處理。要是因為自己的提議讓國家遭受了損失,甚至引發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戰爭,那自己不就成了最大的罪人了嗎?
在這種所有人都拿不定主意的時刻,保持沉默是最好的應對方式。正所謂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隻要在會議中不提出自己的觀點,也就不用擔心會在事後被背上黑鍋。
作為法國新任總理,亨利·布裡鬆在處理類似的外交事件上沒有太多的經驗。他本想在其他內閣大臣那裡得到一些建議或者想法,但沒想到此時的會議室是這麼的安靜,仿佛能聽到針掉落在地上的聲音。
其實這也怪不得內閣的諸位大臣。如果是上一位態度明確的總理,他們倒也能根據總理的想法給出自己的建議。
但這位新上任的總理到現在也沒表露出比較明確的觀點,他們總不能在這樣的時刻侃侃而談吧?那不是白白送給總理甩鍋的好機會嗎?
就算自己的想法和總理一致,那也絕對不是一個好事情。如果想法有什麼效果的話,功勞基本都是總理的。但要是按照這樣的想法去做最終走向不利的方向,任何率先提出這個想法的人,肯定要背負最大的責任。
雖然總理也會承擔一定的責任,但總理可以選擇引咎辭職。隻要不涉及叛國罪等重大的責任,總理在卸任之後還是可以繼續競選下一任總理的。
換句話來說就是,這些內閣部長很有可能會因為自己的提議而結束政治生涯,但總理大概率是不會的。
沒有人願意成為背鍋者,這也是會議室內一片寂靜的原因。
眼看著沒人願意吭聲,亨利·布裡鬆隻能選擇點名來強迫這些官員回答自己的問題。
“弗雷西內部長,你來告訴我們應該怎麼處理這次事件。外交部對這次事件有沒有什麼應對準備,關於這次事件有什麼處理意見沒有。”亨利·布裡鬆。將目光率先看向了內閣中的外交大臣夏爾·德·弗雷西內。
聽到總理的詢問,弗雷西內部長猛的站起身,支支吾吾的說道:“這個,外交部正打算召開會議商討如何應對西班牙的步步緊逼,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應對方案。”
亨利·布裡鬆聞言也不惱怒,麵帶微笑的繼續說道:“那就說說你個人的想法吧,反正外交部長的觀點也能代表整個外交部門。”
麵對著總理的百般詢問,夏爾·德·弗雷西內隻能硬著頭皮說出了自己的觀點:“總理閣下,我認為,以目前的歐洲局勢,是不適合和西班牙繼續僵持下去的。
繼續僵持下去對我們來說沒有好處隻有壞處,反而會讓德國這些與我們作對的國家找到落井下石的機會。
倒不如就此和西班牙握手言和,同時劃定各自開發非洲的範圍,避免與西班牙的進一步衝突。
等到我們找尋到一個強大的盟友的時候,再和西班牙,德國這樣的國家算總賬也不遲。在此之前,為了避免遭到德國更過分的外交孤立,我認為一定的退讓也是很有必要的。
西班牙也隻是虛張聲勢,他們絕對不敢與我們爆發一場戰爭。這次外交事件結束之後,西班牙是不可能繼續與我們作對的。
如此一來,我們就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開發非洲殖民地,加入到對非洲土地的瓜分當中。
我們的敵人德國已經在對非洲的瓜分中獲得了很多好處,如果我們繼續深陷與西班牙的爭端當,德國在非洲獲得的土地會更多,我們能分到的土地自然也就更少。”
夏爾·德·弗雷西內部長的觀點實際上也是法國內閣政府其他官員的意見。倒不是說他們膽怯,主要是因為目前法國的外交環境比較差,與周邊兩大強國英國和德國的關係都不好,還沒有強援幫助法國支撐外交環境。
盲目的與西班牙開啟一場爭端對法國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這也基本是所有法國官員都能夠看清的。
問題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如此乾脆的對西班牙退讓。畢竟西班牙隻是一個二等列強,法國才是那個更加強大的一等列強。
要說退讓,也應該是西班牙向法國退讓才是。怎麼退讓的反而變成了法國這個更加強大的國家呢?
其實和法國內閣的諸位官員一樣,法國總理亨利·布裡鬆也有著類似的退讓的想法。
他的前任,上一位比較激進的法國總理茹費裡在法國國內確實擁有更高的威望,畢竟民眾肯定會喜歡更加強硬的統治者,而不是懦弱的隻會退讓的統治者。
但茹費裡的下場已經顯而易見了。雖然多次擔任法國總理這樣的高位,但茹費裡沒有任何一屆任期是坐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