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通過英國和西班牙的接連聲明有效阻止了這場戰爭的繼續擴大,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歐洲局勢在德國和俄國進入戰爭之後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三皇同盟徹底成為過去,接著走來的就是德奧同盟與俄國之間的對抗。
雖然德奧與意大利將三國同盟條約保護得很好,但意大利與德奧之間的關係也不是什麼秘密。
不隻是西班牙,包括法國,俄國甚至英國在內的許多歐洲國家,都認為意大利已經和德奧之間簽訂了一份不為人知的同盟條約。
這份同盟條約簽訂的目的也很簡單,德奧是為了彌補損失俄國之後的空缺,畢竟意大利也是一個列強國家。
而意大利則是為了給自己找一個大腿可以抱,畢竟意大利陸軍的表現歐洲各國眾所周知。
彆看意大利的人口比西班牙多很多,但在歐洲大陸的話語權方麵,意大利是如何也比不上西班牙的。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意大利軍隊的戰鬥力比較差。西班牙軍隊哪怕在波旁王朝統治的最後階段,其戰鬥力也算得上是中等以上。
經過卡洛的多次改革以及改進武器裝備之後,目前西班牙陸軍的戰鬥力不說是歐洲頂尖,也絕對是歐洲各國陸軍中最強的那一批了。
雖然意大利的陸軍戰鬥力較差,但德奧同盟拉攏意大利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首先就是意大利的農業和工業規模還是值得肯定的。雖然工業規模比不上其他歐洲列強,但相較於非列強國家也是相當優越的。
意大利與奧匈帝國相鄰,奧匈帝國又與德國相鄰。這樣的地理位置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代表著在戰爭時期,意大利的物資也能通過奧匈帝國運往德國。
之前也提到過,德國位於中歐的四戰之地,東西分彆是兩個強大的列強法國和俄國,北邊就是波羅的海,北海和丹麥。
再加上德國的海軍力量相較於自己的競爭對手並不具備優勢,這導致德國在戰爭時期很容易被切斷後勤補給,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意大利明顯是一個很好的補充,雖然在軍事方麵無法對德國提供太大的幫助,但在其他方麵也能證明自己作為列強的底蘊。
麵對已經隱隱展現自己的三國同盟,德國人就算再看不起意大利,也不得不為了三國同盟而尋找其他的幫手。
雖然英國的警告讓法國打消了加入這場戰爭的想法,但對於和俄國的逐漸接觸,法國人是不打算放棄的。
反而可以不在這場戰爭中達成同盟條約,但一定會在這場戰爭中靠攏和俄國的關係。
如果是俄國贏得這場戰爭,或許還能減緩法俄同盟組建的進度。但要是德奧同盟贏得這場戰爭,或許在戰爭結束之前法俄同盟就已經有相應的條款了。
和這些都有自己的盟友或者要有自己盟友的國家不同,英國和西班牙在結盟事件上就處於比較尷尬的局麵。
當然,真正尷尬的是英國。
因為英國與法俄都有較大的矛盾,而另一邊的德奧意同盟又有三大列強參與,這也代表著英國不可能加入其中任何一方,他們更多的會平衡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實力差距,從而讓英國這個特殊的存在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而對於西班牙來說,隻要西班牙願意,就可以加入任何一個軍事集團當中。
首先是西班牙的地理位置太過重要,其次就是西班牙的綜合實力並不弱,甚至比意大利還要強一分,差不多和奧匈帝國處於同一級彆。
奧匈帝國是因為國內主體民族數量並不多,匈牙利等邦國獨立性太強這才影響了國家綜合實力。
如果奧匈帝國的幾千萬人口全部是奧地利人,這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未必會弱於德國。
而西班牙的缺陷就是人口相對太少,甚至還不如意大利這個後起之秀。
西班牙可是數百年前就縱橫歐洲的老牌強國,而意大利是在卡洛成為西班牙國王之後才統一全國的。
按道理來說,西班牙的人口怎麼著也要比意大利多。但實際情況就是,西班牙的人口不僅落後於其他列強,也遠遠落後於意大利。
不過因為自身綜合實力的原因,人口方麵的差距也到被其他國家忽略了。
相較於西班牙來說,英國人的處境就略顯尷尬。
英國固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英國人的光榮孤立政策讓他們和歐洲大陸越來越遠。
再加上英國人擁有這個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擁有最富庶的殖民地印度,這也讓歐洲國家和英國之間有著較大的溝壑。
縱觀所有歐洲列強,還真沒有發現和英國有著較好關係的國家。英法英俄矛盾自然不用多說,英國和西班牙之間也有著深仇大恨。
倒是英國人和德奧同盟之間的關係沒有那麼差勁,這或許也是英國唯一有可能加入的同盟勢力。
曆史上也確實如此,英國人在19世紀末差一點就和德國人達成了同盟條約,如果這樣的同盟條約能夠達成,一戰的結局也會發生極大的變化。
可惜的是,奉行保守和孤立主義的英國首相羅伯特·蓋斯科因塞西爾極力反對張伯倫所提出的與德意誌帝國結盟的建議,最終讓有可能的英德同盟直接流產。
當然,這裡的張伯倫指的並不是二戰力推綏靖政策的英國首相阿瑟·內維爾·張伯倫,而是他的父親約瑟夫·張伯倫。
此時的張伯倫家族在英國政壇也算是新貴,約瑟夫·張伯倫雖然沒有問鼎首相的最高職位,但他在曆史上也以反對派首領的身份攪動著英國政壇的風雲。
除了阿瑟·內維爾·張伯倫這個二兒子成功成為英國首相,並且被世界曆史所記載之外,他的長子奧斯丁·張伯倫也在20世紀初期多次進入過過英國內閣,並且擔任的還都是財政大臣或者外交大臣這樣的重要職位。
雖然英國人目前的處境很尷尬,但對英國的尷尬處境表達關注的,實際上也就隻有英國人了。
在歐洲大陸,大家更關心的是這場戰爭的情況。
正如從西班牙和奧匈帝國簽訂了相關的貿易協議,法國和俄國也在戰爭爆發後加快簽署了一份貿易協議。
這份貿易協議的主要內容就是法國向俄國輸送俄國所需的戰略物資,畢竟想要靠俄國自己的工業抗衡德奧兩個工業強國的工業,未免還是有些太過勉強。
除了與俄國達成相關的貿易協議之外,法國還和俄國簽訂了一份貸款協議。這個時候已經還清50億法郎賠款的法國政府還是相當有錢的,俄國貸的那幾億法郎對於法國政府來說隻是灑灑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