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的和談結束之後,德國和俄國的和談也很快結束。
德國人最終還是從俄國的手中敲詐到了高達2000萬馬克的賠款,這筆錢俄國人是想出也得出,不想出也得出。
不過對俄國人來說也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法國大使已經和俄國政府交談過,表示法國願意提供給俄國一大筆貸款,幫助俄國更快地恢複戰後秩序。
雖然這場戰爭德俄雙方都沒怎麼真刀真槍的打,但動員的數十萬軍隊是做不了假的。
之所以動員這麼多的軍隊,一方麵是為了試探對方對這場戰爭的投入,另一方麵就是防止對方快速動員軍隊之後真刀真槍的打一場。
事實證明,俄國人的大規模動員還是很有效果的。
如果不是動員了這麼多的軍隊,光靠波蘭地區的守軍是無法抵抗德奧聯軍的進攻的。
萬一被德國人突破了防線,這對俄國來說將會是巨大的災難。
俄國能夠在拿破侖時期到現在都能守住國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冬天的俄國太過寒冷,其他國家根本不適應冬天在東歐作戰。
俄國人早已適應了這樣嚴寒的氣候,他們的首都聖彼得堡甚至已經接近北極圈了。
要知道,後世以寒冷著稱的某國東北地區,在經緯度上都沒有達到聖彼得堡這麼靠北的位置。
從這方麵也能看出俄國到底有多麼寒冷,同時也能體現出烏克蘭平原以及波蘭平原對俄國的重要性。
特彆是烏克蘭平原,這裡向俄國提供著大量的糧食,也是俄國維持上億人口的保障。
戰爭爆發的時間剛好是冬天剛過,結束的時間正好是夏天。如果不是塞爾維亞潰敗的太早,俄國在正麵戰場也是不太好受的。
畢竟夏天的東歐氣溫還是比較高的,德奧軍隊都很適應這樣的環境作戰。沒有嚴寒的環境限製後勤補給,德國和奧匈帝國的軍隊戰鬥力是不會遭到削弱的。
德國和俄國簽訂的和談條約並不算苛刻。除了高達2000萬馬克的戰爭賠款之外,俄國也不需要再付出其他的代價,這也是他們同意這份和談條約的原因。
戰爭結束後的歐洲局勢這才熱鬨,列強之間的聯係引起了各國的關注,大家也都在等待著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和對立。
沒讓歐洲各國失望,法國和俄國很快就加強了聯係。
1889年6月20日,代表沙皇亞曆山大三世的全權外交大使在巴黎與法國政府展開會麵,雙方密談了好幾天的時間,最終在各國媒體的報道之下簽署了一份不為人知的協議。
這份協議的內容大部分是保密的,但也有一些內容被透露了出去。
主要這些內容和軍事方麵無關,經濟方麵的事情就算嚴格保密,最終也是瞞不了多久的。
被透露出去的協議內容主要包括法國向俄國的貸款。雖然不知道具體的額度,但貸款的總額至少高達2億法郎,也就是1000萬英鎊左右的貸款。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字,足夠俄國組建一支強大的海陸軍隊。從這方麵也能看出法國援助俄國的力度,他們對於和俄國締結盟約是真心實意的,也是真的想讓俄國變成更加強大的國家,幫助自己分散德國的注意力。
當然,考慮到俄國政府內部高度的腐敗,法國在向俄國政府下發這筆貸款的時候,也對貸款的使用範圍進行了要求。
這筆貸款將會有三分之一用於向法國購買糧食等物資,來降低俄國糧食生產受到影響之後的農業危機。
另外的三分之二則用來進行軍事方麵的發展,包括采購武器裝備,建設海軍,擴大常備陸軍規模等等。
雖然這場戰爭持續的並不久,但俄國軍隊的一些缺點卻展現的淋漓儘致。
其中最大的缺點就是俄國陸軍武器裝備較為落後,在後膛槍遍地的時代,俄國的部分陸軍甚至還使用著前膛槍作為製式武器。
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一方麵是因為俄國的軍工產業跟不上軍隊的需求,另一方麵則是俄國的財政並不足以支撐軍隊的全麵換裝。
俄國擁有遠超其他國家的陸軍規模,這也讓俄國擁有歐洲推土機的稱號,備受其他國家的忌憚。
但更多的陸軍規模不僅代表著更龐大的軍費,也代表著武器裝備更新換代的時候需要額外的軍費支出。
以西班牙不斷增長的繁榮經濟,給20來萬常備陸軍更換武器裝備都需要一年多的時間。
更彆提經濟更差的俄國了,給高達60多萬的常備陸軍更換武器裝備,這完全是在要俄國財政的命。
況且俄國在這幾年來也先後經曆了多次戰爭,軍費的支出更是讓俄國苦不堪言。
如果不是之前的俄土戰爭,俄國的武器裝備甚至還達不到目前這樣的境地。法國人自然也明白俄國政府的財政狀況,他們要求這1000萬英鎊的貸款之中,至少有200萬英鎊要用來給俄國的陸軍更換裝備,避免俄國軍隊的戰鬥力不斷的降低。
對於法國政府的要求,俄國的全權外交大使自然是不斷的點頭答應。
這筆錢本來就是法國人出的,人家要求俄國這邊怎麼用也理所當然。更何況,更換陸軍的武器裝備對俄國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換裝之後的俄國才是真正的歐洲推土機。
為了展現自己對盟友的誠意,這筆高達1000萬英鎊的貸款是無息的,這也是沙皇亞曆山大三世派出全權外交代表,並且迫不及待想和法國締結同盟條約的原因。
沒辦法,這個時候的法國實在是太有錢了。雖然法國不如英國的財政有錢,但英國人的錢有許多要投資到英國本土的工廠和企業,而法國的資本就沒有太多相關的煩惱了。
相較於投資法國本土的企業,法國的資本更喜歡將錢貸給其他國家,然後躺著賺貸款的利息。
此時的法國被稱為高利貸帝國,接受過法國貸款的國家那可謂多不勝數,就連西班牙也是和法國有過貸款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