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績有點焦頭爛額了,他現在才看懂主公一定要北上的原因,一旦晉王大軍北征,他們就無立錐之地,李密臨時走說的一句話,現在變成了現實。
晉王已經布下天羅地網,就連黃河上也有江南水軍巡邏,無法再搭建浮橋,就算李密大軍南下救援自己也不可能了。
徐世績發現自己已經無路可走。
這天下午,徐世績得到消息,晉王三路大軍已經逼近管城縣,大概有十餘萬大軍將管城從三個方向包圍。
大將張通儒找到徐世績道:“三將軍,現在三路晉王軍距離我們都在三十裡左右,卑職發現東南方向是一個空檔,我們可以從東南方向突圍!”
徐世績苦笑一聲道:“你覺得晉王會留空子給我們?退一步說,就算你突圍出去,你就能去哪裡?”
張通儒躬身道:“卑職是汝南郡人,汝南郡山區較多,如果我們退到汝南郡,卑職有把握立足!”
瓦崗軍最大的特點是部曲製,每個大將都有自己的軍隊,哪怕是李密上台,他不敢碰這個底線,要不然所有人都會反對他。
張通儒也有自己的軍隊,他既然提出來,其實就是想散夥了,不想把自己綁在瓦崗軍這輛大車上了。
徐世績點點頭,“你想走,我不攔你!”
張通儒躬身行一禮,“懇請三將軍給卑職一點糧食,卑職感激不儘!”
徐世績當即下令,撥付給張通儒一萬石糧食。
當天晚上,張通儒便率領一萬軍隊帶著五百輛大車出了南城門,向東南方向而去。
徐世績站在城頭上,望著張通儒離去,心中冷笑不止,晉王圍三缺一,故意留出一個缺口,他居然看不出,自己要尋死,也隨便他了。
張通儒的軍隊剛一出門,立刻便被晉王軍的斥候發現了,很快便向晉王蕭夏彙報,蕭夏留下一個口子就是用來瓦解瓦崗軍,他當即把薛氏兄弟和蘇定方叫來。
蕭夏用木杆指著沙盤道:“剛剛得到斥候消息,一支萬人的瓦崗軍出了南城門,沿著東南官道南下,你們三人各率五千騎兵跟蹤,待他們靠近圃田縣時下手,投降者免死,負隅頑抗格殺勿論!”
“遵令!”
三人行一禮走了。
張通儒走遠後,並沒有被伏擊的情況發生,不少瓦崗軍將領都動心了,紛紛要求率軍離去。
徐世績也不阻攔,儘管讓這些將領離去,一時間,十幾名將領又帶走了兩萬人。
徐世績的八萬大軍銳減到五萬人,次日下午,有百餘士兵逃回來,帶來了讓全軍震驚的消息。
張通儒軍隊在圃田縣被晉王軍騎兵包圍,全軍潰敗投降,張通儒死在亂軍之中。
而另外的十幾支逃亡軍隊也一個不剩被晉王軍包圍,已全部投降。
這些消息讓滿城嘩然,但隋軍依舊按兵不動,房彥藻有點沉不住氣了,連忙來找徐世績商議。
房彥藻是李密的得力助手,他是回來催糧,沒想到剛到白馬縣,就被隋軍閃電打擊,他跑得快,帶著手下逃到管城縣,現在想走也走不了。
房彥藻是房玄齡的叔父,當初,房玄齡寫信給他,讓他投降晉王,他感念李密待他不薄,便沒有答應,現在南路瓦崗軍眼看要覆滅,房彥藻心中有點後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