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渭城現在如何了......”
茅屋外的泥牆,薑元在牆邊用匕首刻畫計數,剛好是“三百”整,這是他在“書大人”要求下學會的武功秘籍的數量。
他已經在方寸觀住滿一個月了,“書大人”每天送來的武功秘籍的數量在逐漸減少。
直到昨天,送過來的隻有一本《武當點穴手》。
三百本武功秘籍,出自各門各派,種類各不相同。值得細思極恐的地方在於,這些武功沒有任何的共通之處,卻又恰巧對應了每一種武功的基礎招式的延伸。
天剛蒙蒙亮,沒有雞鳴吵鬨,隻是聽到隔壁的茅屋適時打開了門。
“書大人”走出門,如往常一樣站在柏樹旁邊發呆了將近一刻鐘。
那雙澄澈得近乎空靈的眼睛裡清楚的倒映著蔥鬱的樹影,又好像是空無一物。
一個月過去了,薑元逐漸摸清楚“書大人”的一些習慣,知道她對於習武和修道之外的絕大部分事情都是懷揣著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
這種漠不關心具體表現為,“書大人”身為天神道使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卻連六道教其餘幾位使者的名字也不知道。
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所掌控的天神道裡有幾個堂口、幾名信眾。
就連問到教主姓甚名甚,她也需要遲疑一會兒才能給出答案,“沈括,法術很厲害。”
顯然,如果不是因為沈括的法術足夠厲害,大概也不會被她記得名字。
至於“書大人”自己,她姓“書”,與方寸觀的初代觀主同姓,名“千秋”,這是取自那位觀主最著名的神通《劍懸千秋》。
但問及血緣出身,書千秋就總是搖頭,因為她不知道。
分明是神通境的宗師,卻好像不諳世事的閨中大小姐——可她住在道觀裡,守著被江湖視作正道聖地的方寸觀,是當代的掌門人,也是魔教巨頭,。
所謂魔教、正道,這些是非對錯的世俗事情,書千秋從不關心。因為她從不幫魔教辦事,也不為正道行善。
薑元向她解釋,她總是聽得心不在焉,貫徹著道教最初的理念“清靜無為、順其自然”。
那一夜在渭城外的樹林裡大施神通,隻是她聽到望月井裡不斷有水聲傳出,這代表時隔八百年,又有人練出了《四瀆訣》。
所以她下山了,打聽了一番消息,知道“四瀆神功將在渭城現世”,就跟著六道教的車隊前往渭城。
*
卯時過後。
陽光一點點的從東邊傾瀉而來,填滿了方寸觀的每一級台階,有身披黑袍、佩戴麵具的女子小心翼翼的走上山門。
她把六隻疊在一起的、沉甸甸的木盒放在了門外,然後對著山門跪地就拜。
拜完了,她才緩慢的後退,一級級的踩著台階下山,不敢運作輕功,也不敢言語。
一直站在柏樹下發呆的書千秋這才轉過身,朝著山門的方向招了招手,那些盛放著菜肴的木盒就出現在了柏樹旁邊的石桌上。
書千秋隻端了一碗稀飯,拿了兩塊饅頭。
剩下的大魚大肉全是她專門幫薑元去要求的。因為修煉內息需要補充宗氣,而補充宗氣最快接的辦法就是吃好喝好。
坐在石桌旁,薑元拿起了碗筷,“今天我還要學幾門武功?”
“今天沒有,以後,也沒有。”書千秋撕下一小塊饅頭放到腳邊,有一隻麻雀嘰嘰喳喳的在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