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展娛樂效果確實強。
尤其昨天他道歉,效果拉滿。
不出意外,今天港圈一些人都會出來發話,把這件事蓋過去。
所以沈三通要特彆把控提問,不和這玩意沾上關係。
沈三通的記者會已經進化到收取記者押金的地步。
不亂問問題,會如數返還,還會按照慣例給茶水錢。
搞突襲,亂問不著調的問題?
那就對不起,錢沒收,拉黑記者,也會對其所在的單位扣分。
三次之後,就不再合作。
對三聯、南方都市、心驚、鳳凰之流,翻倍收押金。
第一個記者,是合作良好的單位,首個問題提前溝通過:“沈導,這次的新戲,有傳言要開辟一個新的檔期,是否屬實?”
開辟春節檔不用藏著掖著,就要轟轟烈烈,堂堂正正。
沈三通道:“準確的說不是開啟一個檔期,而是把賀歲檔和春節檔分開。”
“這樣,我們可以有兩個比較能賣票房的檔期。”
“港島電影比大陸發展的早,一開始也是很少在春節期間上映,印象裡春節大家都忙著互相拜年。”
“華語電影最早開啟賀歲片概念的,是程龍的《師弟出馬》,1980年2月9日上映,距離大年初一2月16日一個星期。”
“最終取得了1000萬港幣票房,是港島影史上第一部破千萬的電影,也讓業界第一次認識到春節檔的威力。”
“1981年許冠文不甘示弱,主演的《摩登保鏢》也選擇在春節前一周上映,首次提出了‘賀歲片’概念。”
“82年許冠文再接再厲,《最佳拍檔》繼續如期上映。”
“這兩部電影都是當年票房冠軍,並連續打破港片1500萬線和2000萬線。”
“連續3年,港島電影的年度票房冠軍都歸屬於春節檔的‘賀歲片’。”
“賀歲片的概念由此在港島正式確立,成為人們心目中每年最值得去看的電影。”
沈三通講起了華語電影賀歲檔曆史:“大陸的賀歲檔,開啟於馮曉剛導演的《甲方乙方》。”
“97年《甲方乙方》改變了大陸商業電影的格局。”
“這是我們第一部打出‘賀歲片’口號的電影。”
“《甲方乙方》12月24日上映,一炮而紅,拯救了馮導的電影生涯,也給中國電影帶來了全新的賀歲片概念。”
“之後,馮導推出了《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和《大腕》都獲得了票房成功,還拿到2次國產片年度票房冠軍。”
“這個時候的中國電影的賀歲片概念,特指馮氏喜劇引領的賀歲片。”
“再後來就是《英雄》這樣的國產大片,一般都是從當年年底12月,一直持續到第二年2月春節期間。”
“在這段時間上映的電影,都可以稱為賀歲片。這是賀歲片2.0版。”
馮曉剛開辟的賀歲檔,天然就帶有缺陷。
在1995年-1997年,程龍的電影《紅番區》、《警察故事4》和《一個好人》在港島實現年度票房冠軍三連莊。
這幾部電影作為賀歲片在春節前登錄熒幕,大陸基本是同步上映,因此給大陸觀眾第一次留下了“看程龍電影過年”的印象。
而《甲方乙方》避開了程龍於98年1月17日上映的《我是誰》,選擇在97年年底上映。
因此,當人們在電影院聽到那句著名台詞“1997年過去了,我很想念它”的時候,其實1997年還沒結束。
98年以後,程龍去好萊塢發展,此後他在好萊塢的電影都是暑期上映,賀歲檔成了馮氏喜劇的天下。
此後大陸賀歲檔最好的日期,是12月24日,在平安夜那天,就是因為最初躲程龍電影形成的習慣。
賀歲檔由最初春節檔,變成了元旦檔。
缺陷歸缺陷,解決了有無問題,電影票房為王。
開辟一個檔期確實有利於電影事業。
前世馮曉剛出了很多事,《手機》變成導火索,為什麼他沒事,範兵兵無了?
原因很多,很複雜。
其中重要一點,就是馮曉剛對電影事業有功,開辟了賀歲檔。
九十年代國產電影萬馬齊喑,他的馮氏喜劇能賣錢。
民間人士隻要不是徹底踩過了線,功過是可以相抵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