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在詢問了李建國,知道他對於賣魚沒有什麽抵觸後,便每天下十到十二條網,早上早早的牽著馬車去取網,回來擇魚,然後他和李建國去賣魚,梁月梅上工,陶大強拾網。
安排的井井有條。
而且因為提早了時間,李娟和李強兩個還能坐著自行車去上學,還挺開心。
兄弟兩個每天都能進帳幾十塊錢,李建國的思想也慢慢發生了轉變。
一天掙這麽多錢,還掙啥工分啊?
付出的也不過就是起得早些,去市場裡吆喝兩聲而已。
瑪縣的自由市場在石城收費一個星期後也開始收取了攤位費。
和石城老街不同,這邊一開始收攤位費,擺攤的一下子就少了不少。
據李建國回來說,那些不想交錢的,直接就把擺攤的位置往東移,移出了城,在烏伊公路路邊擺了起來。
憑心而論,這攤位管理費其實不高,甚至比石城還要低,一個攤位基本上就是一到三毛錢。
但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彆說一毛,就是五分錢,那也是錢,關鍵時刻有大用的。
然而,他們挪了位置,人流量卻並沒有跟過去——畢竟現在的市場已經固定了大半年,從原來的黑市轉過來的。縣城裡的人已經習慣了市場的位置,突然變化之後,雖然那邊的東西便宜,但遠啊。
不是誰都有自行車的。多走一兩公裡路,來回要花費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對於早上上班工作的人來說,這時間還不一定耗費得起。
所以大部份人買東西,還是在這邊的市場。
而市場攤位少了,擺攤的交了管理費,賣的東西自然而然的就開始漲價。
「有幾個賣魚的過來找我,想給我說把魚價提上去。」李建國在飯桌上給李龍說,「我沒答理他們。他們那一個個拿著幾公斤十幾公斤魚,提一點就提一點了。我這六七十公斤魚,本身就沒原來小海子魚好吃,提一點價,那指不定就沒人買了。」
「是這個道理。咱們不缺這幾毛管理費,還是按原來的來。」
「好些個老客還說哩,說原來的魚好吃。有些人還記得你和老爹哩。」李建國說著笑了,「我就告訴那些人,我們是一家子的,人家說怪不得老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還真是這樣。我還給他們說,等過段時間我們就送小海子魚了,現在那裡得休息一段時間。」
「的確是得休息一段時間。」李龍說,「其實裡麵大魚還不少,就是中等的魚讓咱們逮了不少——馬上該澆冬麥了吧,那之前小海子裡要灌水,到時可能就逮不了多少了。」
這個話題就這麽打住了。雖然大海子的魚賣的沒小海子貴,但量大啊,一次頂得上小海子的兩次,而且李龍也看出來了。大海子四周雖然有好些個村子,但真正實施重生八一漁獵西北(羈中馬)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623/4877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