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荷從小聽她祖母教誨,人必不能用碎了口的碗吃飯,這說起來不吉利,便連忙說著還要去買兩個碗。
這話題一岔開,胡三娘也就不好再說什麼。
順著話頭說了下去,要帶著張荷去買碗,不過她很是好奇,這其中是有什麼講究的嘛?
張荷也搖了搖頭:“確切的也說不上來,就是老一輩人就這麼留下一句話的,惦記著些總是沒錯的。”
胡三娘也點點頭,突然咋呼道:
“哎呀,那我也得去買兩個,我家用的碗都磕碰了不少,那裝菜的碗也有什麼講究嗎?”
張荷搖了搖頭,“這倒是沒說過,隻說吃飯的碗不行。”
許珠珠腹誹,他們青州雜七雜八,稀奇古怪的規矩,確實是多得不得了。
好些都是她上輩子聽都沒聽說的,更何況是見呢?
以至於她曾經還悄悄拿了個本子記了下來,打算以後回去到現代的時候拿出來顯擺一番,可惜,她沒能回去,本子也留在了青州。
逃難的時候隻帶著些必要的東西,自然沒將小本子帶過來。
她也懶得再去捋一遍自己的記憶。
長歎一聲,不提也罷。
一行人急急忙忙地往賣陶罐碗碟的攤子走去。
張荷還覺得怪不好意思的。
鎮上並沒有燒陶的人,賣的碗、杯子和罐子都是兩邊鄉下的人燒好了,再運到鎮上了來賣。
所以像這種笨重,且是占著比較多的位置陶瓷攤子,自然也就偏僻些了,跟他們要去的鎮口不能說是毫不相乾,隻能說是南轅北轍了。
好在有胡三娘幫著拖著兩個孩子走,腳程更快些,這才不至於耽誤太多時間。
等買了好了之後,一行人才往鎮口走去。
如此往返,又是折騰了一番,自然時間花得也就更加多了。
等一行人再回到鎮口的時候,李全福已經在鎮口等候幾人多時了。
許珠珠遠遠瞧去,隻見李全福正蹲在鎮口的石柱邊的台子上,身後背著的麻袋已經不見了。
仔細看去,見他雙目無神,呆愣愣地望著前方,不知道在想什麼,也沒察覺幾人朝他走去。
許珠珠咦了一聲。
往日裡他雖為人老實,但並不木訥,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總是不用人提醒的。
但這會兒子,明顯不對勁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