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府。
目送京營離開後,裴雲軒險些癱倒在地上。
原本兩廣的援軍,就要過來支援了。他都暢想著一路收複失地,成為大虞朝力挽狂瀾的擎天柱。
萬萬沒想到,在大軍出征誓師大會的當日,被皇帝的一道下旨截了胡。
沒有援兵,本身就夠悲催的。怎奈禍不單行,京中大軍也要打道回府保衛京師。
“總督大人,大事不好!
山東軍突然留書一封,就直接開拔離開,此刻營地中已經空無一人。
周大人已經派人去追了,不過……”
“知道了,不必多言。”
不等親兵說完,裴雲軒揮手打斷道。
作為客軍,山東兵能夠忍到現在才撤離,已經算是非常給麵子了。
換成不給麵子的,在老家遭受危機的第一時間,就撒丫子跑路回援了。
儘管永寧帝親自下詔,參與圍剿白蓮教叛軍的官兵,可以不必參與本次勤王行動。
可誰都知道,這是一句空話。人家是客軍,一旦老家受到威脅,肯定要先救援老家。
至於江南地區麵臨的困境,人家隻是過來幫忙的,無需為局勢糜爛負責。
“總督大人,收複安慶的計劃破產。接下來叛軍肯定會利用我們兵力不足的契機,順勢擴大地盤。
直接準備揚州保衛戰吧!
朝廷已經丟了九江、丟了安慶、丟了四分之三個江南,南昌、杭州、南京也岌岌可危,揚州是萬萬不能再丟的。
自古守江必守淮。
保住了兩淮地區,朝廷就掌握了未來反攻的戰略主導權。
一旦丟了兩淮地區,叛軍就真成了一方割據政權。敵人可以憑借長江天險,阻擋來自北方的攻勢。
後續想要收複失地,需要付出的代價,勢必大幅度增加!”
古有文神色凝重的說道。
最糟糕的局麵出現,就算是諸葛孔明再生,也沒辦法保住江南地區。
在這種背景下,他這個揚州知府,就要考慮後路了。
死道友不死貧道。
為了鼓動裴雲軒把手中最後的武裝力量,投入到揚州保衛戰上,他隻能不斷強調揚州的重要性。
“你們看著辦吧!
本督累了,需要下去休息。”
裴雲軒擺擺手說道。
找不到問題的解決辦法,索性就直接擺爛。
今朝有酒今朝醉,能過一天是一天。
未來朝廷治罪,他也認了。
利用餘生,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也算不負今生。
……
廣州府。
為了搜集棉花,李牧也是費儘了心思。
棉花種植,在大虞朝已經普及開來。可主要種植地,還是集中在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
雲貴、兩廣、福建等地,雖然也有種植,可在種植規模上卻要小的多。
每次棉花成熟,都會迅速被人收購,然後被送入作坊工廠加工。
戰前的鬆江府,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綿紡中心。
以往采購棉衣,直接派人去鬆江府就行了。一個月趕製幾萬套棉衣,完全不是問題。
現在就不行了,鬆江府在兩個月前,就落入了叛軍手中。
事實上,就算鬆江府不淪陷,也沒有足夠的原材料加工生產。
為了采購足夠的棉衣、棉被,李牧不得不派人,分彆向兩廣、福建、山東等地的作坊下訂單。
隨著供應商數量的增加,品控難度也隨之增加。更糟糕的是有錢,短時間內也買不到足夠的貨物。
迫不得已,李牧隻能削減訂單數量。
原計劃的每人兩套棉衣直接減半,預想中每人一床棉被,現在也隻是優先保障戰兵。
冬天的北方大地,光禿禿的一片。尤其是京師附近,方圓百裡都見不到幾棵樹。
靠就地取材,大軍這麼多人,柴薪肯定供應不上。
作為一名有道德的將領,肯定不能放任士卒去搶。
為了解決士兵取暖問題,隻能在後勤物資中,增加了木炭供應。
考慮到消耗量太大,木炭產量可能供給不上,又增加了石炭配額。
冬天北方行軍,凍住的饅頭都能當武器用。讓大家長期啃乾糧,就算士兵們不嘩變,非戰鬥減員也會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光有火不夠,還要配上做飯的鍋。雖然軍中本來就有,但不影響采購清單上再出現一次。
一應食材,也要考慮士卒們的飲食習慣。除了日常的大米、肉食之外,糖和鹽的份額也被李牧提高了百分之三十。
一係列的操作下來,原來的後勤物資供應清單,被李牧改的麵目全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