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每次失敗之後,他都有充足的理由開脫,可以歸結為時運不濟。
可接連不斷的失敗,那就不是運氣問題了。
至於他在陝西的政績,那些都是吹出來的牛逼。
下官祖籍就在陝西,對那邊的情況還是非常了解的,就差一根火星就會爆炸。
如果裴雲軒在任期間,真取得了亮眼的功績,他也不用急著從陝西跳出來。”
聽了李牧的解釋,舞陽侯瞬間臉色大變。
倘若李牧預測準確,裴雲軒是廢物,那麼戰火燒到中原大地,隻是時間問題。
如果陝西再發生意外,日子可就真沒法過了。
到時候天下遍地烽煙,誰能夠挽救局勢啊?
“李提督,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如果局勢按照這樣發展下去,豈不是要……天下大亂?”
舞陽侯慌亂的問道。
作為外戚之首,他可是和大虞完全綁定的。
一旦局勢失控,大虞朝走向滅亡,他也免不了要為這個古老帝國殉葬。
涉及到一家老小的性命,突然間世襲的爵位,也沒有那麼香了。
“侯爺,大亂之後才有大治。
國朝傳承至今兩百七十餘載,比曆史上很多王朝的壽命都長。
在這一過程中,積累了太多的社會矛盾,需要進行解決。
先帝時期推動改革失敗,就注定了今天的結局。
好在陛下勤政愛民,,朝堂上有無數忠貞之士,能夠在亂世之中力挽狂瀾。
天下大亂隻是暫時的,等平定了白蓮教叛軍,消耗了多餘的人口,社會矛盾就會區域緩和。
到時候勵精圖治,就會開啟一輪中興之治!”
李牧當即忽悠道。
自己挖的坑,隻能自己來填。
本來隻是吐槽了一句江南總督廢材,萬萬沒有想到引出這麼多麻煩。
內心深處,他已經打定主意,往後這真心話是不能說了。
“你說的不錯,我大虞有無數忠貞之士在,定能渡過這次危機!”
舞陽侯語氣堅定的說道。
甭管局勢如何發展,他這位國舅爺都沒得選擇。
想要在亂世中逆勢而起,那是不可能的。
他的權勢完全來自於皇帝,大虞一旦崩潰,他就啥也不是。
沒有懷疑李牧的用心,那是兩人的情況很像。
勳貴與國同休,榮華富貴均來源於皇權。
一旦改革換代,文官士紳可以換個主子,但是他們這些“前朝餘孽”不行。
即便是願意投降,也很難有好下場。
哪怕有人出手收買,出價也不可能比大虞更高。
等到大戰過後,不光他能獲得軍功爵,李牧同樣可以獲得一個爵位。
這些都是勳貴子弟身份,帶來的政治加持。
換成草根將領,想要獲得爵位,絕對沒有這麼容易。
按部就班的發展,就能夠位極人臣,完全找不到背叛的理由。
“侯爺,這些隻是最糟糕的局麵,現實情況未必會那麼糟。
陝西局勢緊張,主要源於連年乾旱,影響到了糧食產量。
災情是偶然現象,隻要能夠風調雨順,那麼一切都不是問題。
東南戰場也是如此,結束了勤王之戰後,朝廷就有能力組織平叛大戰。
到時候我們隻要及時收複南京,給叛軍予以重創,就能消除前麵的惡劣政治影響。”
李牧開口安慰道。
坦率的說,他不想這麼快發起收複南京之戰。
戰爭進行到現在,麾下的官兵也出現了厭戰情緒,急需進行休整。
可是沒有辦法,話都說到了這份兒上,作為大虞朝的忠臣,肯定要努力重拾河山。
積極參與勤王,這是在向皇帝表忠心。
出兵收複南京,同樣是在向皇帝的表忠心。
勳貴子弟的出身,決定了李牧必須經營“忠臣”人設。
眼下的大虞雖然有分崩離析的風險,但依舊擁有足夠的向心力。
官場腐敗成風,卻沒有爛透。
到了王朝末期,還能夠擁有現在的班底,那就偷著樂吧!
隻要皇帝不瞎折騰,挽回局勢是大概率事件。
“你說的不錯,是本侯想岔了。
局勢艱難,方顯英雄本色。
那幫文官不成器,還有我們這些勳貴。
為了挽救局勢,陛下已經給地方衙門進一步放權。
迫於局勢的需要,或許不久的將來,你也能主政一方。”
聽了的舞陽侯的話,李牧暗自叫苦。
好不容易在兩廣經營出了成果,他可不想這麼快挪窩。
主政一方看似風光無限,實則卻是一個靶子。
看舞陽侯就知道了,擔任總督以來,各種彈劾就沒斷過。
相比之下,他這個武將提督,小日子就要舒心的多。
因為雙方賽道不一樣,文官們根本沒把他當成敵人。
即便是出手打壓,也是以文禦武的國策需要。
“侯爺此事萬萬不可,文官們受到的刺激夠大了,再進一步會把他們逼瘋的。
現在需要同舟共濟,不適合掀起文武之爭。”
李牧當即拒絕道。
甭管這是不是試探,他都不準備接招。
與其去爭取主政一方,不如多培養點兒親信,在軍中占幾個位置。
亂世之中,最重要的是軍權,其他都是旁枝末節。
“你想多了,不是我要強推你上位,而是有些位置根本不用爭。
比如說:江南總督,看似是天下第一督,實際上現在卻是燙手山芋。
倘若裴雲軒完蛋,你覺得有人敢接手麼?
總督是如此,下麵的巡撫,同樣也是如此。
治下的土地全在叛軍手中,純粹就是一虛職,這種位置誰上誰背鍋。”
舞陽侯沒好氣的說道。
在這方麵他最有發言權,兼任的閩浙總督,就是因為找不到合適人選,才落到了他的頭上。
“侯爺,現在討論這些,沒有任何意義。
我們還是先收拾城外的北虜吧!
他們的人頭,可比叛軍值錢多了。
你我的功名前程,全部都靠他們。
那幫邊軍,對我們的戰績,一直都不怎麼服氣。
正好借助這個機會,向外界展示一下實力。”
李牧當即轉移話題道。
濟南大捷,在外界眼中,運氣的成分太多。
如果北虜沒有那麼傲氣,偷營也不會那麼順利。
正麵進行廝殺,就算能夠獲勝,也很難建全功。
同樣的戰術,隻能運用一次。
接下來的大戰,將是硬實力的比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