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相較於前麵的幾任,勳貴集團這幾位確實能乾的多。
各線戰場,全部高歌猛進。
先哄著他們,儘快把叛軍剿滅乾淨,才是朝廷最需要的。
剩下的都是旁枝末節,完全可以等後續再想辦法解決。
彆說是一千萬兩,就算折價兩千萬,他一樣敢認。
反正甭管欠多少,戶部都無力支付。
能夠撥付一兩成,就是竭儘全力,剩下隻能欠著。
拖上幾年功夫,新債就成了老賬。
到了那時候,他也挪了位置,問題就是下一任戶部尚書需要考慮的。
財政虧空是長期性問題,除了先帝朝時期反彈一波外,大虞的財政問題都困擾了朝廷上百年。
大家都在湊合著過,他也犯不著強出頭,把窗戶紙捅破。
“戶部,能夠拿出多少錢糧?”
永寧帝關心的問道。
對戶部尚書他是放心的,龐承傑上任之後,是真把一個銅幣板成兩半花。
各種開銷,那是能省則省。
連他這個皇帝要錢,都經常被折扣。
皇宮的天價采購賬目,都被戶部揪出了問題,宮廷開銷大幅度下降。
“陛下,朝廷用錢的地方多,還要優先北疆防線。
戶部現在能夠抽調的現銀,僅有五十萬兩不到,擠一擠最多劃撥八十萬兩。
糧食布匹都不能動,這是穩定北方局勢的關鍵。
沒有了來自湖廣的漕糧,京中的糧價,較五年前增長了足足兩倍。
軍糧還是讓地方自籌吧!”
龐承傑迅速給出了答案。
如果不是沒有辦法,這八十萬兩,他也不想出。
朝廷放權之後,地方總督擁有了征稅權,籌集錢糧比他這戶部尚書容易多了。
地方衙門困難是真的,但不是沒有辦法解決。
“怎麼才這麼點兒,朕記得光捐官收入,就貢獻了五百萬兩。
難道這麼快,就把錢給花完啦?”
永寧帝皺著眉頭問道。
戶部砍價他可以理解,可是砍這麼凶,還是有些出乎預料。
前線官兵立下了大功,朝廷怎麼也要表現一下,三瓜兩棗可糊弄不過去。
要是這麼乾,那麼平叛戰事,就真的要拖延下來了。
“陛下,朝廷虧空的太厲害,戶部根本留不住錢。
捐官收益入庫之後,先是支付了百官、宗室的部分欠薪,接著重建宣大的軍備又去了一大筆。
如果不是臣省著花,連這幾十萬兩,都留不下來。”
龐承傑麵不改色的回答道。
大虞朝曆年積攢下來的虧空,彆說五百萬兩,就算五千萬兩也一樣能瞬間吞噬。
“不夠!”
“平叛大戰不能停下,錢糧問題必須解決,龐愛卿可有對策?”
永寧帝期待的問道。
白蓮教叛亂給大虞帶來的傷害太大,必須儘快鎮壓下去。
好不容易看到曙光,他可不想因為錢糧供應不上,導致平叛失敗。
雖然沒有接受過完善帝王教育,但他也是讀過史書的。
曆史上所有王朝,隻要遇上大規模叛亂,沒有及時鎮壓下去,國勢都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拖的時間越長,就越難挽回局勢。
“陛下,現銀給不了,那就直接給官位!
朝廷上次納捐,沒有覆蓋到南方,正好趁機覆蓋過去。
拿出一批虛職,朝廷核定一個基準價格,能賣多少都是他們的本事。
江南是富庶之地,沒準最後納捐的數字,連後續大戰的軍餉也有了。
如果有人出高價,一些偏遠州縣的官職,其實也是可以考慮實授的。”
龐承傑淡定的回答道。
賣官這種事,隻要開了頭,就再也回不去了。
僅僅放出一堆虛銜,就能換來白花花的銀子,誰不動心啊!
不過這種隻有榮譽頭銜,沒有實權的官職,吸引力還是小了些。
換成實缺之後,價格還可以更高。
偏遠州縣的官,長期缺額嚴重,根本沒人想去。
許多時候任命剛下發,人家就掛印而去,搞的吏部灰頭土臉。
能夠賣出去換錢,並沒有損害大家的利益,
畢竟,外地人嫌棄,本地人不會嫌棄。
再窮的地方,都會有幾家富戶,掏得出這筆錢。
“好,就這麼辦!
內閣今天就把方案擬定出來,明日一早就下發公文。
通知沿途官府,全力配合押送反王衛嘉瑞進京。
誰的轄區出現紕漏,朕就撤了誰的職。”
永寧帝迅速做出決定,不給百官反對的機會。
經驗告訴他,有了解決方案,就要快刀斬亂麻。
交給百官討論,吵上一年半載,都不一定出結果。
至於本地為官的後遺症,等平定了叛亂,再回頭來處理也不晚。
朝廷又沒承諾,買到職位後,官員的位置不能調動。
一屆任期結束,直接來個大亂調,問題就解決了大半。
……
望著恢弘大氣的城牆,安南使臣隊伍再次發出一陣驚歎。
從接到任務北上,一路上他們驚歎了無數次,都沒有京師帶來的震撼大。
“京師重地,不同於其他地方,諸位使臣請遵守規矩。
具體的規矩,到了地方有官員教你們。”
驗明了身份後,守城軍官當即囑咐道。
看得出來,對藩屬國派使臣來朝,他們已經很有經驗。
“多謝將軍提點。”
說話間,老者將準備好的錢包遞了上去。
“好說,好說!
張總旗,你帶一隊兵護送諸位使節,去鴻臚寺衙門報道。”
看在錢的麵子上,中年軍官迅速變臉。
“趙二,你去通知漢水侯府,就說安南使團進京了。”
目送使團離開後,中年將領當即對親兵吩咐道。
作為千戶官,他是不用親自守城門的。
隻是上麵交代了任務,為了不出漏子,才親自過來蹲守。
功夫沒有白費,安南使團如期抵達。
上麵的人要乾什麼,不是他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