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對手全是自己人,手心手背都是肉,肯定是能者上。
“那好,你去戰俘營中挑選三萬人,分成十個批次送往安南境內。
告訴這些戰俘,本侯不會讓他們白白賣命。
劫掠來的財富,大家五五分賬。
斬殺一名安南士兵的首級,就赦免一人的罪責。
隻要斬殺的敵人足夠多,被他們牽連的家眷,全部都可以獲得朝廷赦免。
倘若超出了赦免人數,每一個首級可以換取一畝免稅田,或者是五兩白銀。”
李牧當即畫餅道。
坦率的說,他開出了的賞賜,並不算高。
同正規軍不一樣。
這些戰俘兵送出去之後,全靠自力更生解決後勤問題,不需要他花錢養活。
禍害安南人的同時,也無需擔心這些人做大。
在本土造反,都沒有成氣候,到了異國他鄉隻會更難。
倘若有人能在安南拉起義軍,成為一方草頭王,李牧隻會更加高興。
隻有經曆過,才知道義軍的破壞力有多大。
……
成都府。
“朝廷有意召老夫回京,讓鎮遠侯過來主持大局,老夫答應了。
等熬過了這段時間,你們再也不用提心吊膽的過日子啦!”
徐文嶽略顯失落的說道。
努力了這麼久,最後還是要讓勳貴係過來善後,對他來說也是不小的打擊。
可是沒有辦法,皇帝和百官的耐心,都被叛軍耗光了。
大家現在隻有一個想法,儘快把叛亂鎮壓下去。
按照他的計劃,一樣可以磨死叛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
有現成的軍隊可用,朝廷明顯不可能花大代價,讓他在蜀地再練一支精銳出來。
確切的說,皇帝和百官都不認為他能夠練出精銳來。
包括清流係的小弟,也不希望一直在戰場上耗著。
現在奉召回京,雖然沒有顯赫的戰功,但也沒有捅出大簍子。
倘若前線吃了大敗仗,他這位清流領袖,可折進去了。
“閣老,蜀地局勢離不開您啊!”
路俊良神色激動的說道。
對他來說,徐文嶽的離開,無疑是天塌了。
為了鎮壓叛軍,他們可許諾了土司不少利益。
徐文嶽擔任總督,朝廷那邊就算問責,也有這位輔政大臣在前麵頂著。
一旦徐文嶽離開,他這個巡撫,就成了第一責任人。
倘若鎮遠侯肯承認之前的許諾,願意兌現了徐閣老許出去的條件,朝廷那邊多半會默認。
萬一鎮遠侯不願意擔責,拒絕兌現他們之前承諾的條件,那就麻煩大了。
人家土司出兵為大虞流了血,戰後拿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哪有什麼離不開的!”
“老夫主持平叛,不僅沒有把叛軍撲滅,反而讓叛軍越發壯大。
鎮遠侯用兵如神,僅僅數月的功夫,便為朝廷收複了湖廣。
他過來主持平叛大局,蜀地叛軍撐不了多久。”
嘴上說的好聽,內心深處徐文嶽卻是憋了一肚子的火。
明麵上在他主持平叛期間,朝廷花費了巨額的錢糧;勳貴係主持平叛,錢糧大部分都是自籌。
貌似他占了不小的便宜,可他手中沒有嫡係軍隊啊!
換成勳貴係主持大局時,一大幫勳貴子弟帶著私軍,加入到了平叛隊伍中。
毫不費力,就拉起了十幾個鎮。
換他在位置上,想要勳貴集團拿出老本支持,根本沒有任何可能。
彆說擴編新軍,想要獲得老部隊的支持,都是困難重重。
調兵遣將,先給開拔費。
哪怕知道下麵的將領能力不濟,他也沒有辦法換人,甚至還要哄著人家乾活。
誰能打,誰不能打,需要戰爭來檢驗。
李牧為勳貴係帶出了一大幫的將領,人家可以優中選優,他卻隻能拿原來的將領湊合著用。
不對等的軍事資源,決定了甭管他如何努力,戰場上都趕不上人家。
“閣老,話不能這麼說。
鎮遠侯固然能打,可也是得益於您之前的努力,不然湖廣絕對沒那麼快被收複。
蜀地的情況,其實也差不多。
在您的努力下,我們整頓了蜀中軍務,還拉攏了土司參戰,才穩定住了戰局。
我們真離不開您啊!”
布政使李永良跟著勸說道。
蜀地的坑太大,光一個巡撫填不上。
朝廷問責下來,他這個布政使一樣跑不掉。
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也要把徐文嶽留下來。
最少留到鎮遠侯趕過來完成交接前。
有徐閣老在前麵頂著,才有資格和勳貴係談條件,不然他們這些有汙點的倒黴蛋,就是人家案板上的肉。
“放心好了,老夫並非不負責任之人。
鎮遠侯那邊,估摸著也就剛收到聖旨沒幾天。
預計再過一兩個月,江南戰事就會結束,到時候就會出兵蜀地。
老夫要等他過來,完成了權力移交,才會離開蜀地。”
徐文嶽冷漠的說道。
眼前這些人的小算盤,他是一清二楚。
選擇留下來,並不是他想要收拾爛攤子,主要是現在根本走不了。
蜀地的三大門戶,隻有北大門在朝廷控製中。
這一路上,並不太平。
中間不少地方,都是雙方爭奪的焦點。
以他對這些同僚的了解,若是把爛攤子留下來讓他們背鍋,這些人就敢把他的行蹤泄露給叛軍。
在主持平叛的過程中,殺了那麼多白蓮教的人,人家早就視他為眼中釘。
“閣老英明!”
“閣老勇於任事,實乃江山社稷之福!”
……
眾人的吹捧,落入徐文嶽耳中,卻是無儘的悲涼。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虞朝的官僚集團就墮落成這般模樣。
一個個不考慮,怎麼儘快把叛軍鎮壓下去,反而盤算著怎麼避免自己被朝廷追責。
“夠了!”
“老夫沒有功夫,聽你們在這裡廢話。
鎮遠侯要帶兵過來支援,平叛戰爭我們依舊要努力打。
主力決戰的時間雖然沒到,卻也不能讓叛軍閒著。
傳令各部,伺機襲擾叛軍,儘可能給他們製造麻煩。
仲總兵,此事你親自去負責。
如果沒有戰績,鎮遠侯可沒有老夫這麼好說話!”
徐文嶽當即警告道。
落入仲辰良耳中,卻是天塌了。
在和叛軍的交戰中,他一直都是屢戰屢敗,對自己的軍事水平,早就喪失了信心。
讓他出兵尋找叛軍的麻煩,完全是強人所難。
偏偏不行動不行,前麵官軍的戰敗,他負有直接責任。
徐文嶽沒處理他,那是軍中需要穩定。
砍了他的腦袋,換一個人上來,能力也未必比他強。
換成鎮遠侯過來,就沒這麼多顧慮了。
人家自己帶著部隊過來的,離開了他這位總兵,仗還是照樣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