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勳貴係肯付出一定代價,讓朝廷通過決議,也不是沒法操作。
可今天蘭林傑過來,明顯隻是代表李牧個人,而不是整個勳貴集團。
個人對個人,那就是私底下的利益交易。
作為首輔,萬俊輝注定不可能缺錢。
外麵想給他花錢的人,能從京師排到安南。
不收禮,那就意味著想他幫忙,必須拿出政治資源進行交易,並且還不保證成功。
“首輔大人,重建交趾布政司花費確實很大,不過也不是沒法變通。
如果朝廷在交趾布政司之上,再設立一個安南都護府,用都護府代管當地軍政,行政開銷就能大幅度削減。
既顧全了陛下的麵子,百官也沒有反對的理由。”
蘭林傑平靜的回答道。
相較於巡撫衙門,都護府的職權,明顯要高的多。
不僅管理民政,同時還要管理軍隊,並且擁有外交權限。
因為機構相對簡單,受到的製衡也更少,都護的權限幾乎無限大。
可行自行征稅、招募軍隊,處理同外邦之間的關係,擁有一定的對外征討權。
在漢唐兩朝經常出現,到了大虞朝都護府的權限遭到弱化,漸漸被衛所所取代。
毫無疑問,安南現在的局勢,弱化的都護府肯定搞不定。
朝廷如果不想砸錢,那就必須放權。
“設立安南都護府,確實是不錯的解決辦法。
隻不過這麼乾,對侯爺有什麼好處呢?”
萬俊輝疑惑的問道。
僅僅隻是建立安南都護府,以勳貴係的能量,直接在朝堂上提出來即可。
為了節省行政成本,通過的概率非常高,犯不著派人來遊說也這位首輔。
首任安南都護,也不會有爭議,肯定是讓李牧兼任。
就算朝廷有想法,也要等局勢穩定之後,再對人事進行調整。
“首輔大人,朝中爭鬥太過凶險,我家侯爺還年輕,不想太早陷入其中。
所以想在新一輪的文武之爭爆發前,提前退出風暴旋渦。”
蘭林傑的話剛說完,萬俊輝瞬間臉色大變。
“漢水侯想要效仿黔國公舊例,謀劃世鎮安南!”
終歸是做首輔的,一眼就看出了李牧的謀劃。
“首輔大人英明!”
蘭林傑坦言道。
本質上,這就是一場交易。
不告訴人家目的,交易就沒法談。
局勢發展到現在這一步,勳貴係幾位大佬回朝後,話語權必然會大增。
如果勳貴係想爭,很有可能重現開國初年的文武並立。
相較於經常更換的文官,勳貴係這幾位是沒有任期的。
四巨頭全部都是功臣,隻要自己不作死,幾乎不可能被扳倒。
傳統的政治手段沒用,現在的勳貴集團,擁有掀桌子的實力。
除非從內部進行瓦解,不然光外部的力量,很難把他們擊垮。
最糟糕的是,文官集團同皇帝的關係並不好。
萬一勳貴係和皇帝聯手,朝堂上的局勢,就要變天了。
萬俊輝急著想從首輔位置上退下去,就是看出來了後續文武之爭的凶險。
可惜他看了出來,其他聰明人也看了出來,想要在這種時候閃人沒門。
為了減輕壓力,他才和清流集團聯手,把徐文嶽從蜀地撈回來。
李牧世鎮安南,遠離了朝堂紛爭,相當於勳貴係少了一巨頭。
對文官集團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漢水侯,真是算無遺策啊!”
萬俊輝人忍不住感慨道。
相較於繁華的京師,安南根本沒法比。
以李牧的功勞和年齡,成為勳貴係的老大,隻是時間問題。
不過這麼一來,也伴隨著功高震主的隱患。
南邊的仗打完了,北邊還有仗要打。
北虜南下的時候,他這位大虞第一名將,肯定要主持大局。
多折騰幾次,就會出現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尷尬局麵。
短時間內還好,時間一長,皇帝肯定受不了。
可能不經意間的小事,都會成為皇帝心中的一根刺。
到時候君臣關係走到儘頭,後續會發生什麼,那就很難說了。
聰明人都不會讓這種局麵出現,不過李牧的退隱時間,還是太早了一些。
按照事先的預估,他認為這個時間點,應該在十幾年後。
勳貴係的幾大巨頭全部老去,戰功彪悍的李牧依舊春秋鼎盛,漸漸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主動尋找機會退下去。
不過到了那種時候,已經不是想退,就能夠退的了。
選擇此時脫身,無疑是最佳時間點。
為了壓製勳貴係,他這位文官頭子,都快愁白了頭。
一旦文武之爭再起,首輔是首當其衝。
能夠在黨爭爆發前,先弄走一名勳貴係的巨頭,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
“罷了,此事老夫應下了!”
遲疑了片刻之後,萬俊輝一口答應道。
明知道被利用,他還是心甘情願的背鍋。
勳貴係成員的怒罵,他完全可以無視。
這樣的大事,他不信李牧沒和勳貴係的幾位大佬商議。
既然勳貴高層達成了默契,那麼促成此事的風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許多文人眼中,文武之中的貢獻,比任何政績都管用。
乾好了此事,他在文官群體中的聲望,必然會大增。
在後續的政治鬥爭,容錯率也會跟著提高。
“那就拜托首輔大人了!”
蘭林傑急忙回應道。
事情出乎預料的順利,搞得他都有些難以置信。
原本以為還要靠他的三寸不爛之舌遊說,現在看來純粹是想多了。
能成為內閣首輔,政治眼光就不可能缺,人家一眼就看出了問題的本質。
雙方各取所需,自然用不著浪費時間。
“告訴你們家侯爺,未來朝廷在南疆上投入的資源有限,讓他提前做好思想準備。
安南地區麵臨的一係列問題,能夠現在解決的,那就趕緊解決掉。
拖的時間長了,那就隻能靠他自己想辦法。
兩廣總督的任期隻有三年,老夫無法保證他能一直連任。”
萬俊輝開口提點道。
倒不是有多好心,主要是怕李牧年輕,意誌不夠堅定,後麵突然改變主意。
倘若當事人強烈反對,朝廷也不可能強迫。
為了減少麻煩,索性就把事情說開,省得未來鬨出麻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