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上,一個穿著青緞子麵小襖,肥大褲子,腳底蹬一雙紅麵藍絨球小鞋的女子著急張望。
這女子生的好顏色,隻是這番打扮,一看就知道是風塵中人。
一直等到下午,西邊終於來了一隊人馬,人人帶傷,還有士兵抬著簡易的擔架,看起來是從戰場上撤下來,到後方去的。
這路人馬雖然撤退,但好在還維持著隊伍,沒有淪為潰兵。
這女子看到隊伍,連忙上前打問,“軍爺,軍爺!見到二四七團的人沒有?”
“軍爺!見到二四七團的人沒有?”
“軍大哥,哪位知道二四七團的人在哪裡?”
連續過了幾隊人,都是匆匆趕到渡口,沒人搭理他。
問了半天,終於有個躺在擔架上的人掙紮著開口,“我就是二四七團的,你找誰?”
女子麵色激動,撲了過去,一下跪在擔架旁,“我找方朋興,我找方朋興啊,他說了,如果能撤回來,他就帶我一起南渡,軍大哥,你知不知道方朋興?”
擔架上那漢子一條腿血肉模糊,腦袋上纏著繃帶,聞言卻是痛哭不止,哀嚎道:“你找方團長,你找方團長啊,方團長犧牲了!他讓鬼子打死了!你想必是方團長的相好,與我們一起渡河吧!”
女子頓時怔住了。
過了一會兒,士兵們沒法再等她,隊伍繼續往渡口走,女子卻始終跪在那裡。
直跪到傍晚,女人哆嗦著站起身來,走到渡口處。
除了數艘軍用渡船來回轉運,剩下的民船仍舊有人爭搶不停。
女人打開包裹,掏出兩根大黃魚,“讓帶娃娃的先過!”
船夫遲疑了一下,接過大黃魚,“這位是軍爺的夫人,夫人說了,讓帶娃娃的先過!”
聽聞這話,女子淒慘的笑了一下。
她在渡口邊站著,既不上船,也不再說話。
過了一會兒,突然唱起曲兒來。
“山清水秀太陽高,好呀麼好風飄,
小小滴船兒撐過來,一路搖啊搖,
為了那心上的人,起呀麼起的早,
也不管那路遙遙,情願多辛勞。
山清水秀太陽高,好呀麼好風飄,
我一心想著他,想的是好心焦。
為了那心上的人,睡呀麼睡不著,
我隻怕找不到他,叫我怎麼好。
..............”
這是流傳廣泛的民間曲子,後世被改編成歌曲“知不知道”。
渡口的人無暇再看她,也無暇聽曲。
一曲唱罷,女子緊走兩步,到了岸邊,悲慘泣道:“方郎,我今隨你去了!”
隨後一頭紮進河裡,被水流衝走,再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