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冷的更早一些,到了十月份,單衣裳就穿不住了。
比起即將到來的寒冷,當下的饑餓更讓人難熬。
楊從軒是個種地的念書人。
小時候家境尚可,念了幾年私塾,自從取消科舉以後,就不再念了。
他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轉而到縣裡乃至省裡的新式小學求學,反而是拿起了鋤頭把,幫著父母做農活,隻是時不時還撿起來上學時的線裝書讀一讀。
中原大戰的時候,楊從軒的爹娘躲避戰火途中被一顆炮彈炸死。
又過了三年,楊從軒給自己娶了媳婦,是個從彆處逃荒來的女子,楊從軒常常笑她傻,“到俺們這地界來逃荒呀!?俺們還不知道往哪裡逃呢!”
然後仍舊是平常的日子。
直係的人來了,搜刮一陣,皖係的人來了,搜刮一陣,鎮嵩軍來了,狠狠搜刮一陣。
家裡的薄田一畝一畝賣掉,賣到最後,還剩兩畝水澆地,楊從軒說什麼不肯賣了。
鄉人們都笑,“楊秀才,你要靠著這兩畝水澆地重振家業呢!”
楊從軒從來都是溫和的回應,“靠這地發不了財,可總歸有個念想!”
隨後他就開始念叨,什麼有恒產者有恒心,什麼耕讀傳家遠,引來一陣陣哄笑。
被笑了兩年以後,楊從軒的兒子出生了。
又被笑了兩年,楊從軒把水澆地改成菜園,侍弄了一批瓜果,不辭辛苦跟媳婦挑到城裡去賣,竟然重新把家裡的門樓子蓋起來了!
鄉人們不笑了。
楊從軒蓋完了門樓又蓋配房,蓋完了配房又陸陸續續把曾經賣出去的薄田買回來。
兒子一天天長大,也到了要上學的年齡,楊從軒在家裡給兒子開了蒙,取名楊振業。
他此刻堅信,楊家重振家聲的機會來了,到明年打完糧食,他就要把正房推倒重建!
然後日本人來了。
先是一場大水,然後是掃蕩,征糧,抓丁。
又一次逃難。
媳婦兒雨中生病,驚懼中離開這個世界。
等楊從軒抱著兒子回到家,整個村落人丁十不存二三,殘垣斷瓦,觸目驚心。
楊從軒仍舊沒有放棄,他從燒毀的房子裡揀出還能用的家什,在地邊搭了一個窩棚。
書已經沒有功夫再看了,楊從軒一心撲到了地裡,種瓜種菜,種紅薯,種小麥。
如此三四年,楊從軒終於又建起來三間土房。
他又撿起來書本,“振業啊,你都快十歲了,這兩年,耽誤了你進學,以後要加倍用功才是,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先生,城裡頭的新學也關了,來,爹先教你。”
“天對地。”
“天對地。”
“雨對風。”
“雨對風。”
“大陸對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