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與藍旗大營的首次交鋒未能取得勝利,還損兵折將,但洪家軍首領洪天闊並沒有氣餒。
愈挫愈勇,不墜青雲之誌。當年最慘的時候,自己統領著上萬人馬與大順朝的官軍決戰,最後活下來的僅剩一十八騎,還包括自己在內。
就是因為沒有放棄,很快就卷土重來,甚至最後發展到四、五萬兵馬,與當年歹毒凶狠的南宮大營形成了拉鋸戰,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艱難求生。
結果後來洪家軍竟擁有了自己的水師艦隊,所向披糜。
麵前的這點挫折又算得了什麼呢?
大順朝廷已經沒落了。自己大不了臥薪嘗膽,早晚有一天會東山再起,大展宏圖,從而一統天下。
洪天闊始終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有得必有失。要想獲得某樣珍貴的東西,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
越容易得到的,同樣也越容易失去。
老奸巨猾的洪天闊故意示弱,采取了以退為進的戰略,先是往後撤了撤,隨即織好了一個大口袋,隻等著被勝利衝昏頭腦的藍旗大營往裡鑽。
好在那位名門之後,肖大元帥並沒有馬上急於進攻。
因為等著他急需辦理的事務還有很多。攻陷敘州之後,那邊的事兒幾乎不用讓他操心了。
他留下了幾員得力乾將打理那邊的雜物,最令他安心的,是因為有朝廷派來的那位欽差馬大人坐鎮,他對其極為信任和尊敬。
而這邊解了兗州之圍之後,堅守城池的將士們需要安撫,城中那些餓的眼窩深陷、皮包骨頭的饑民們急需糧食。他還要擔心自己的糧道不被匪寇偷襲。
自己隊伍中疲憊的將士們也需要短暫的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