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子裡麵拔高個兒,怎麼選都不對味。
章惇沒有彆的選擇,隻要不是端王,誰都可以。
但趙孝騫卻嗤之以鼻,端王也好,簡王也好,倆人半斤八兩,無論誰登上那個位子,天下人都不會有好果子吃。
端王趙佶就不用說了,曆史上有名的亡國之君,直到金兵都快打進汴京城了,回天乏術的趙佶才慌慌張張把皇位讓給兒子,自己當了太上皇,亡國的責任一推二五六,莫說當皇帝,連做個人都不配。
至於簡王,曆史上對他的記述並不多,但趙孝騫親自與他打過交道,從簡王趙似的言行大約能推斷出他的德行。
這也不是什麼好鳥兒,如若登基即位,恐怕比趙佶好不到哪裡去。
如今汴京最熱門的兩位皇儲人選,在趙孝騫心裡全都打了負分。
還有幾位親王,不過他們想要即位更困難,而且人品方麵無法保證,非長非嫡,不尷不尬,太後和朝臣自動便略過了他們。
大宋的江山若落在趙佶或趙似手裡,趙孝騫是很不甘心的。
這江山是百年前老趙家的祖宗打下來的,可卻在趙孝騫的手裡富國強兵,達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自己和將士袍澤們辛苦多年拚殺出來的成果,交給一個不靠譜的昏君禍禍了,他怎能甘心?
“章相公,簡王……我也不認同。”趙孝騫索性跟章惇攤牌了。
結盟的首要條件,是大家都有共同的利益訴求,可以合力朝著一個方向使勁兒。
其次就是,在這個使勁的過程裡,大家要統一思想,統一目標,最後提前做好約定,劃分勝利果實。
趙孝騫不是不想跟章惇結盟,隻是不能稀裡糊塗,事做到一半才發現,哎?大家好像不同路呀,結盟結了個寂寞。
“子安與簡王曾有仇怨?”章惇皺眉問道。
“沒有,純粹是看不上這個人而已。”趙孝騫淡淡地道:“簡王性情暴戾,多有欺男霸女之舉,章相公想必亦有耳聞吧?這樣的人若當了皇帝,你覺得大宋社稷會是什麼模樣?”
章惇沉默歎息,他當然聽說過簡王的德行,隻是如今他已彆無選擇,支持簡王,至少有機會說服他繼續推行新政,如若是端王,怕是沒這個可能。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子安覺得誰可即位?”章惇歎道:“難不成是另外兩位非長非嫡的親王?”
趙孝騫笑了笑,趙煦尚在,這個時候還不能表露自己的真正意圖,有些事情現在公布出來,可能會活活嚇死章惇。
“章相公,你可考慮過太後的態度?”趙孝騫突然問道。
章惇一怔:“向太後?”
“立儲之事,太後也是有發言權的,而且說話的分量還不小,實話告訴你吧,太後對端王甚為滿意,不出意外的話,她鐵定是支持端王的。”
“端王有太後的支持,又是諸王裡的最長者,於情於理,端王即位的可能性最大。”
章惇的臉色愈發難看起來,趙佶經常進宮對太後獻殷勤,這事兒他自然是知道的,看來趙佶這些年的殷勤沒白獻,這個關鍵時刻,便給自己添了一個極大的助力。
立新君之事錯綜複雜,牽扯各方麵的人和事太多了,不是趙孝騫和章惇兩人關上房門商量一番就能決定的。
隻能說,二人合起來的力量,在決定新君這件事上占的話語權很重。
“太後那裡,確實是個麻煩……”章惇捋須喃喃沉吟。
趙孝騫悠悠地道:“太後不是官家的生母,所以她是絕對不會認同簡王即位的,畢竟簡王是官家的親兄弟,二人皆出於朱太妃。”
“官家已非太後所出,這幾年官家一直想給生母朱太妃追封為皇太後,礙於禮法不合,故而作罷,但這件事在太後心裡終究是個坎兒。”
“若是再來一個皇帝,仍是朱太妃所出,更削弱了太後的威嚴和顏麵,她怎會答應?所以,簡王這個人選,在太後這裡是萬萬不可能通過的。”
“官家,端王,簡王,三人皆非太後所出,如果一定要選,太後寧願選端王,以此打壓已故朱太妃對宮闈的影響。”
章惇嗯了一聲,苦笑道:“內外皆憂,難以兩全,莫非端王即位已成定局?”
趙孝騫瞥了他一眼,沒吱聲兒。
其實辦法不是沒有,隻是不方便對章惇說,沒到露出猙獰麵目的時候。
什麼時候才合適?
趙煦即將駕崩的那天,趙孝騫才能百無禁忌。
他也能篤定,真到了那一天,當自己說出欲爭皇位時,章惇震驚過後權衡利弊,還是會選擇支持他。
不需要花言巧語,趙孝騫隻要告訴他,自己若即位,新政不會廢,仍會繼續推行。
這一條理由便足夠了,它已拿捏了章惇的命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