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不被嶽淩這頭餓狼盯上,黃文華倒是還算舒心一些。????“或許隻是近來沒休息好,所以這眼皮才跳個不停,我就彆自己嚇自己了。”
“不過,嶽淩這行事作風,哪是來安定滄州府的。對下屬竟然絲毫不客氣,就不怕下麵的人陽奉陰違,故意不行完你的政令?如此下去,怕是要把滄州府越攪越亂。”
“也不知京城裡是怎麼想的,有軍功跟治理地方有什麼聯係,竟然將嶽淩這混世魔王般的人物送來了滄州賑災?”
“眼見著要進入五月下旬了,再不想個辦法應對城中的災民,怕是快要激起民憤了,到時候我倒要看看嶽淩如何收場。”
緩緩吐出一口氣,黃文華刮去茶上浮沫,安安穩穩的品起茶來。
適時,黃家管家匆忙來報,“老爺,如今倉中已經儲藏不下糧食了。新買來的糧食若是沒冷倉存儲,用不了幾日就該遭蟲蛀,變成出不了手的陳糧了。”
倒賣糧食最大的成本還是在儲存上,手中擠壓著大量的糧食,不但要有大小足夠的糧倉,還得有專人時刻照看,實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而且若是糧食沒存住,全成了不能吃的陳糧,那便就虧得血本無歸了。
為了今日大賺一筆,黃文華早就極有先見之明的又挖了幾處地窖,足以儲備數千石之多,全填滿了足夠城中百姓吃個數月,怎得可能會沒地方存糧呢?
黃文華不解問道:“怎麼會呢?原先的糧倉都裝滿了?”
管家也十分為難的回道:“原本我們的糧食就非常多了,隻事先預留了幾百石的空地,也沒想過城中竟還會湧入這麼多新糧食來。”
黃文華陡然一驚,頓感不妙,“新糧食?有多少?”
見老爺變了臉色,管家小心著回道:“前段時間老爺讓收購城外的一些散戶餘糧,我們便一直在收購。不知是不是消息傳的太廣了,每一日都有船家在碼頭處販賣糧食,三日來我們足足吃下了五百石糧食。”
“為了穩定糧價,不但咱家在收購,彆家也有在收的,總共估算下來怕是有八九百石的糧食入城。”
“如今並不是咱一家的糧倉沒了空地,其他幾家也有同樣的問題。若是再不賣出些糧食出去,給新糧食挪出地方來,這批糧食怕是就要砸在手裡了。”
黃文華將茶盞放歸在茶案上,麵上生出些慍怒來,“是著了嶽淩的道了。不過,他也就能施展這一點小把戲了,弄出個城裡城外的規矩來糊弄我等。左右不過幾百石糧食的虧損,我黃家還是能承受得住的。”
望向堂下,黃文華又吩咐道:“將這批糧食先存放在地麵,為了以備不時之需,再開掘出幾個地窖來。其他家糧商若是存不住這些糧食,便讓他們交一筆費用,我們黃家先代為保管。”
管家連連點頭,“老爺英明,我這便去辦。”
管家才往門口走去,卻是被進來的人撞了個滿懷,直撞得坐在了地上,忍不住開口罵道:“哪裡來的不長眼的小畜生!”
進來的家丁也顧不得許多了,拍了拍身上的灰塵,與上方的家主請罪,“家主,外麵又有新情況了,還望家主恕小的失禮之罪。”
黃文華無所謂的擺擺手,“先說外麵生了什麼事,倘若不是大事,你就交給他處置了。”
管家也不走了,隻等著家丁的話。
家丁忙道:“方才,就在方才,考核完的八縣縣令從城中大倉帶走了存糧。其中南皮縣的陳縣令分了三百石糧食,還有幾縣分得了一百石到五十石不等。”
“老爺你說,城中大倉不會原本就有糧食吧?”
黃文華重重拍了下桌案,怒道:“不可能!有糧食吉慶來借什麼糧?這定是嶽淩抄家抄出來,還有一些小門小戶獻出來的。”
“如今城中大倉絕對沒有餘糧了,將糧食給了各縣縣令絕對是一步昏招,隻看他黔驢技窮,之後怎麼辦!”
黃文華憤而起身,在堂上來回踱著步子。
“沒糧食嶽淩挺不了多久的,他曾在百姓麵前誇下海口,可五日過去還沒開倉放糧,設粥棚濟民,百姓中定有怨言。”
“這一次,也到了我們給嶽淩添堵的時候了。”
再轉向管家,黃文華吩咐道:“往城中散播些話,就說安京侯不顧城內百姓的死活,已經將糧食都散去了周遭各州府,城中無糧可施粥。”
“嶽淩他迫於壓力,定然會與再與我們商議,等到那時便是我們的翻身之日。民聲沸騰,相信用不了幾日,嶽淩就秉持不住了。這樣,我們新收來的糧食,也就不會砸在手裡了。”
下方管家和家丁忙附和道:“家主英明。”
黃文華臉上現出得意的神色來,忽而又想起一事,“對了,彆忘了在江邊多留意些。嶽淩他畢竟是侯爺,人脈定然還是有的,若是從哪請來了官糧賑災,我們的準備便要功虧一簣了。”
“朝堂上沒什麼動靜,倒不保證嶽淩會有彆的途徑。”
管家不禁犯了難,“若是有官糧,我們也沒奈何呀。”
黃文華皺眉道:“每年給了張昌河多少銀兩,他難道這點事都不知道?他自該有他的辦法!”
“速辦速辦,彆誤了大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