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林如海哪一次出去剿私鹽,若是被倭寇給圍住了,兩位姨娘就不禁後怕。????白姨娘問道:“那是不是得給安京侯送些禮物過去?”
林如海皺眉道:“我將揚州上下好多人才都送過去給他製鹽了,還有什麼好送的?”
聽林如海如此言說,兩位姨娘便也不開口了。
隻是在她們看來,心思機敏的林黛玉,多半是個賠錢的丫頭,眼看著和嶽淩走得越來越近,老爹已經拋在腦後了。
這會兒不送什麼也就不送了,估計以後也是要送一筆大的。
“老爺,有信。”
外麵一個粗使丫鬟快步跑了進來,與林如海通報著。
林如海眉間一喜,與左右兩位姨娘道:“果然血濃於水呀,玉兒還是記得她這個老子的。”
向丫鬟一伸手,林如海笑道:“呈上來吧。”
丫鬟搔了搔頭,支吾著道:“老爺,是京城裡的來信,這會兒進來一個公公,正在前堂上等著呢。”
“什麼?京城裡來的?”
林如海一驚,忙不迭的出了門。
待林如海走出了院子,兩位姨娘笑聲再止不住了。
周姨娘還學著林如海的口吻,重複道:“我就知道玉兒還是記得我的。”
白姨娘才止住的笑臉,此刻又是合不攏嘴了。
“快彆學了,若是老爺見了,該治你的罪了。”
周姨娘放下端著的身段,問道:“我們是不是應該時時打理一下太太留下的嫁妝,感覺不久後就能用得上了。”
“太早了吧,怎得也得有個三五年呢吧?”
“三五年還不快的,一轉眼的事。沒準等姑娘回來的時候,就已經領著姑爺了。”
白姨娘眸眼一轉,也是笑,“倒是好事,能尋到如安京侯這般的姑爺,不說老爺的仕途順利,得讓京裡各家都豔羨的不得了。”
周姨娘又問道:“怎得,你不想撮合姑娘和賈家的二公子了?”
白姨娘撇了撇嘴,“那多半是賈家老祖宗的意思,我這些年都沒回去了,何必再聽她的話,再者說府上二太太能教導出什麼好人來?怎得配上咱家的姑娘?和安京侯相比,那更是螢火比皓月。”
後宅婦人們正熱鬨,前堂林如海卻是焦急。
京中一般不會來信的,若是送密信,大多也是提醒,讓他有準備的做些事。
可若是常駐江南的宦官來送信,那就是公事上的往來了,或許是有大事發生。
直到林如海步入前堂,見得一個老公公正在堂上閉目養神。
“魏公公,彆來無恙。不知陛下是有何要事得勞煩公公走一趟?”
宦官皮笑肉不笑的應著,從袖口中取出一封書信遞與了林如海。
“也沒什麼急事,林禦史一看便知。近來陛下對江南之地的官場很是不滿,咱家這會兒也忙,就不多留了。”
林如海起身相送,“公公慢走。”
林如海返回堂上,一頭霧水的展開書信,“怎麼沒什麼急事,那陛下要說什麼?”
待林如海定睛一看,卻見是隆祐帝嘉獎他的功績,給他降了些賞賜。
但也不是現成的金銀,卻是些田莊,和皇後賞給林黛玉的頭麵首飾。
最後還附了一句,“你何時打算讓林黛玉成親?待下次入京述職時,可來商議此事。”
林如海腦中似是閃出了驚雷,“成親?玉兒才多大啊就要成親?陛下要為她賜婚不成?”
“賜婚那指給誰,哪家皇親貴胄?總不能是嶽淩吧。”
林如海微微頷首,在一旁鋪紙沾墨,忙書起回信來,表示林黛玉還小,不急於成親。
待他將事情都忙碌完,重歸一處,再議婚事諸要。
最後問候了隆祐帝的身子康健否,才讓下人取走了回信,發往京城。
輕歎了口氣,林如海默默道:“玉兒這麼小,哪懂什麼情事。本就先天身體羸弱,早早成親,對她更是負擔。不論嫁去哪裡,她也肩負不起打理一府的職責呀,我倒是怕她去了夫家會受委屈。”
“倭寇之亂已除,陛下也已登基,要不然先將她接回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