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佛法不及老尼姑隨意一劃,不及佛祖十分之一?
何來足不出戶便可舉世無雙,何來井底之蛙是天下第一。
我又何來的無敵,何來的無雙,一切隻是一個凡人女子的一廂情願。
顧溫已經不是第一次被騙,眼中並無惱怒,道:“大師,受教了。”
老尼姑搖頭道:“不敢當,貧尼不過一介凡人之身,尊上道行超脫,比不得。”
早在八百年的時候老尼姑就聽聞了一個九九圓滿之絕世天驕,也時常聽聞自己少言少語的徒弟講述。
一個凡人是如何一步步擊敗各方天驕的。
起於末微,自是不凡。
如今想來應該也已經成仙了,一個不足千歲的仙人,未來必然又是一位擎蒼仙人。
“佛祖之佛法,對比我如何?”
顧溫知不足而好問,既然佛法不如,那更應該請教。
“如皓海對比溪流,道友之佛法隻源於佛劍,而佛祖之佛法源於眾生。眾生願念彙聚之處,必有佛陀誕生,八方佛陀簇擁之中,必有佛祖誕生。”
“佛之本意是為何物?”
“非物,佛隻是佛,天尊也是一尊佛。”
“那麼貧道為何不如佛祖?”
“因為佛講六道,眾生有高低之彆,故此在佛法上,天尊自然不如佛祖。”
老尼姑與顧溫席地而坐,似手仗一般的佛劍筆畫地麵,一個個精妙的佛字落地。
佛是一種秩序,是一種至理,是類似道的修行。
比起道法自然,佛法更講究眾生有序,高低貴賤自有天成。
顧溫心中明悟泛起,時而低頭凝視佛字,時而又麵露沉思。
氣海小人生出一發稍。
又問道:“那麼寺廟又為何言善,佛門比我道宗還要更早提出德。”
“因為香火,真佛不言善,隻是吾等凡人取巧之道。人族隻是萬佛其一,妖族之中,眾生之中皆有佛,凡有信則存佛。”
老尼姑道出佛之真意,遲緩的嗓音在顧溫氣海點出一縷佛光。
凡有信,則存佛。
發絲生出一寸長,氣海小人雙手合攏,一縷佛光顯現。
他信心中佛,自以為佛道。
丈量已身,凝佛問道。
“人族信善,人佛言善,卻有許多人手足不一。天尊應知須彌佛山之下是為不淨,佛門之不淨在於德行不合,被天下人恥笑。”
老尼姑微微睜開眼睛,一縷寒芒使得山中霧氣結霜,百裡如墮寒冬。
“我佛慈悲,卻不願放過一個苦命的孩子。我佛慈悲,卻不願褪去金身,低頭看看芸芸眾生。”
她長長舒氣,帶著一股濃濃的悲哀。
“既如此不堪,不如魔道來得好,至少魔言行合一。亦或者道門中庸,道法自然,不假借外物,道法自然。”
一個佛門近乎仙人的存在,對於佛卻滿是鄙夷與不恥。
這或許便是她無法超脫的原因,佛門之糟粕讓她生有芥蒂,對於所修之道產生了質疑。
當修士對於自己的道路產生質疑,那麼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超脫。
或許以佛入魔,以佛入道才有一線生機。
鬱華說過,佛道魔三教大能是存在一定程度流通的,類似陰陽宗與陰陽合歡宗,還有佛門的歡喜禪,這些宗門都是殊途同歸。
甚至宗門往上追溯都是師出同門的。
“天尊想必已然超脫,貴為玄門仙人,不知覺得佛道何解?”
老尼姑反過來詢問顧溫,她詢問過許多佛門之外的大能,其中包括威震天下的擎蒼仙人。
所有人回答各不相同,根據自己喜好偏向。己修之法上乘,其餘兩教隻分最壞。
唯獨擎蒼仙人是搖頭,隻言百姓苦楚。
“法無高低,道無貴賤。”
顧溫不鹹不淡回答,如一些道門高人一般,他頓了頓,又道:“若論好壞,依貧道之見,偽善好過明目張膽的惡。你若真求一個至聖之教,那麼天底下還未出現過。”
他不覺得佛門就壞到哪裡去,比起已經被道宗剿滅半數的魔道宗門而言,佛門須彌山至今沒有被踏破。
好壞相對,同代對比,佛門無論如何都不應是最次。
老尼姑微微愣然,隨即笑道:“天尊與擎蒼仙人回答如出一轍,其他一些道宗大能對我佛門評價頗高。道宗大能多為務實,倒是顯得貧尼有些鑽牛角尖了。”
亦或者源之於無力,自知不如佛祖,救不得弟子,隻能期盼我佛慈悲。
顧溫靜靜聽著,並未發表心中所想。
因為沒有必要,芥蒂並非三言兩語能道清的,何況老尼姑已經隱約有了幾分心魔的影子。
“玉劍佛如今身在何處?”
回到最初的話題,老尼姑道:“須彌山中深處有一間金佛廟,廟中供奉有真如佛祖之相,自成一方香火佛國。玉兒便在其中被佛祖度化,或是數月,或是數百年,可成佛而出。”
“貧尼唯一能為她做的,便是每年持劍殺入其中帶去一顆靈果,給她留下一分貪嗔癡。山中有小道,隻有少許菩薩看守,他們並非真如佛祖信眾,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說著,老尼姑取出一顆靈果。
“還請天尊幫貧尼送去,若有能力可以坐著聊些事情,或許能好一些。”
顧溫握著靈果,想起了那年洛水,跟著對方走過鬨市,第一體驗到縮地成寸的感覺。
他問道:“所以貧道隻能送去靈果?”
“隻能如此,佛魔厄難隻能靠她自己。便是擎蒼仙人也隻能滅佛不留人,仙人曾說不如等我那徒兒死後再滅。”
“今天,多謝大師指點。”
顧溫起身轉身離開,朝陽緩緩升起,映著他單薄樸素的道袍,青色道袍似有佛光泛起。
地上佛劍所劃痕跡,不知何時已經消失。
其氣息佛門菩薩果位,逼近真佛,與我一般。
老尼姑微微愣然,再度抬頭時道人已經下山去。
“師傅地上涼。”
小尼姑上前來攙扶起老尼姑,隨後又脆生生問道:“師傅,那人是誰呀?”
老尼姑回答道:“他啊,他是那天地人三榜第一,是那舉世無雙的天才。”
“徒兒不知,沒聽說過。”
“將來你若下山曆練,當上了天下三教九流之天驕,便可知。”
“他是天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