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朝廷未來是要發展修仙大軍的,所以實力強大的靈獸戰馬,是必須要有的。
“回去吧,內閣那些人恐怕也等急了……”這時嘉靖說著,手中法訣掐動,一道禦空符打出,繼而靈氣卷起呂芳朝著皇宮而去。
此時已到午時,玉溪宮外,裕王、景王和內閣、司禮監眾人各自站定。
大雪“簌簌”落下,眾人的肩膀上,已經落下一層厚厚的積雪,不過卻沒有人用靈氣彈開。
這是包括二王在內的,內閣眾人自從踏上仙途以來,就遵守的規矩。
意思是在皇上跟前,他們永遠保持凡人的姿態,並以此牢記自己能踏上仙途是因為皇上。
司禮監一方,呂芳不在,站在第一位的自然是陳洪了。
自從伺候在國師禪霜身邊開始,陳洪也收心了不少,當然主要是他學到了不少東西。
沒錯,陳洪原本不過是想要效仿黃錦,因為伺候國師清風,從而得到主子的賞識。
這大明朝誰都知道,國師清風在主子跟前,有著天下獨一份的恩寵。
陳洪原本的目的,就是想讓禪霜也效仿清風,走清風的路,成為第二個受寵的國師。
但可惜的是事與願違,三教之爭結束後,禪霜國師就好像是被陛下遺忘了一般,甚至就連國師清風,也很少被陛下召見。
尤其是當主子納妃,並未納國師清風的一刻起,他就知道,主子對清風的恩寵,並不存在男女那點事,而禪霜也大可能不會被納入後宮。
不過,禍福相依,陳洪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待在這位佛門天才少女身邊竟然學到了不少。
比如他學到的第一步就是放權,施恩,真心換真心,以誠待人!
隨著他放權,對麾下那些乾兒子,乾孫子不斷的恩威並施,甚至是誠心以待,此前擔心的遭到背叛,反噬,根本沒有發生。
甚至以往能明顯感覺到,對自己懼怕多餘真心孝順的兒孫們,也越發的親近了起來。
他感覺自己現在距離呂芳的境界越來越近了,好像呂芳以前就是這麼收買人心的。
但可惜的是,這一套他從來都不曾正眼瞧過。他自己就是底層爬上來的,自然知道這些太監們在想什麼,說句罵自己的,沒根的東西,都是心裡扭曲的勢利眼。
在他的理念中,那就是掌一天權,就將這一天的權力,發揮到極致。
如今看來,倒是他狹隘了!
心境的提升,更讓陳洪心明眼亮了起來,對內閣眾人,也不再盛氣淩人,更不在乎這些大臣對自己的無視與冷臉。
頗有一種寵辱不驚的意思。
陳洪的變化,自然沒有人在意。二王懶得向下看,嚴嵩等人根本不放眼裡。
司禮監的黃錦、石三,大家都是同級,又掌權不同,況且又不喜陳洪,自然不會過分關注。殊不知,陳洪已經在暗中偷偷的完成了蛻變。
陳洪微微撇頭,看了眼內閣眾人,眸光輕輕一閃,心中道:“今日,內閣最後一次權力洗牌了,下一次洗牌,少則幾十年,多則百年……”
此時,在場眾人的心思也都差不多,但卻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裕王跟景王對視一眼,看到了彼此眼裡的笑意,如今的局麵,正合他們的意。
反正徐階、嚴嵩等人已經跟他們沒有了關係,如今的局麵,隨他們怎麼鬥。
徐階、高拱、張居正和趙貞吉四人,此刻麵上平靜,但實則心亂如麻。
要知道,徐階跟李承武的爭鬥中,雖然他們也出了不少力,但如今南京城裡逗留的人,都是從他們各自家族中出的。
甚至整個大明範圍內不少類屬於他們這一係的官員,也在這事上,得到了他們暗示。
雖然都是以徐階家族的名義行事,可如今結果已經出來,皇上會如何裁定,他們也沒底。
皇上會不會收下徐閣老的這份禮物,會不會念著君臣恩情,網開一麵,這些全都不清楚。
至於嚴嵩父子二人,卻是老神在在,自有旁的要謀劃,清流一方何去何從他們最不在意。
“嘎吱。”
終於,在眾人心思各異的時候,玉熙宮的大門緩緩打開,呂芳的聲音也跟著響起。
“宣,二王,內閣和司禮監禦前議政。”
“嘩!”聽到皇上召見,眾人周身靈氣運轉,落在身上的積雪也跟著消散。
然後眾人依次入玉熙宮大殿之中。
最上首位置上,嘉靖端坐於禦座之上,下手位置,一左一右兩個座位是為二王準備的,中間暖爐旁的小凳自然是內閣首輔獨屬。
司禮監眾人立於左側,內閣在右側,中間則是一張長長的案桌,上麵擺滿了奏本、卷宗等。
等眾人入殿後,呂芳來到陳洪身前,後者退後一步,而後眾人恭敬下跪朝拜。
“吾主仙帝,聖壽無疆,仙體聖躬安!”看著跪在下方的眾人,嘉靖嚴肅的麵容微寬,虛抬了抬手,示意眾人起身後,道:“朕安。”
眾人道謝後各自歸位。
“……呂芳。”嘉靖沒有廢話,抬了抬手,示意呂芳主持這場禦前議政會議。
“是,”呂芳恭敬一禮,然後踏出一步,環視眾人一圈後,道:“先說說朝廷在嘉靖四十七年年底決定的變法……”說著,呂芳看向嚴世蕃,道:“小閣老,啟思革新的國策是你當初提出的,朝廷給了五年時間。”
“如今正好是嘉靖五十二年,說說吧。”
聽到皇上沒有說南京城的事,而是說起‘啟思革新’的國策,眾人倒是不意外。
畢竟朝廷從嘉靖四十七年的時候就決定了要變法,讓大明打破自古以來,陳舊王朝體製,然後完成最後的蛻變。
那時嚴世蕃也提出了‘啟思革新’的國策,這條國策的主要宗旨就是,自古以來王朝陳舊體製不破的原因就是受儒宗規則束縛民眾思想。
而想要破除舊王朝體製,就要改變天下百姓的思想,不再受儒家那一套束縛。
當初,嘉靖給了嚴世蕃五年時間,算算時間剛好是嘉靖五十二年,所以今日就是議這五年來的,國策推行的成果。
“聖明天縱,無過皇上!”
一襲紅衣官袍的小閣老嚴世蕃上前一步,開場就是一記他專屬的馬屁送上。
不過此時,高拱、張居正、趙貞吉等人卻沒有心思在心裡腹誹嚴世蕃的無恥。
此時的他們,心亂如麻,隻想著等會皇上的帝王劍落下,他們會如何,哪裡還有心思在乎嚴世蕃是不是拍馬屁,讒言媚上。
至於新黨成員的胡宗憲、王崇古和俞大猷,就更不在乎了,他們也有自己的爭鬥。內閣文臣的朝堂黨爭,於他們來說已經落幕了。
此刻的小閣老嚴世蕃,可謂是滿麵春光,從容不迫的從袖口裡拿出一遝厚厚的本子,道:
“承蒙無主隆恩,‘啟思革新’的國策,從嘉靖四十七年底確立,曆時五年,幸不辱命,現已基本完成,以上是臣對這五年變法的總結,以及對日後天下百姓思想啟蒙安排……”說著,嚴世蕃深吸一口氣,嚴肅道:
“還請吾皇,過目!”呂芳見此,從嚴世蕃手上接過奏本,呈遞給嘉靖。
“不錯。”麵容微微一寬,嘉靖從呂芳手中接過奏本,神識探出開始掃視奏本內容。
“啟稟皇上,”這時,嚴世蕃也跟著開始講解了起來,“臣以為,治國之道,首在人心。教化之本,尤關風俗!”
“自古以來,我華夏之大治小安,無不與民風士習息息相關。儒宗之道雖為立身之根本,然世易時移,若不隨勢而動,則難以為繼。”
“今我朝欲開新局,非僅兵甲之力所能致……”
這些都是寫在奏本上的,但臣子上報,皇上邊看邊講,這是規矩,同時也為了讓內閣其他人也大概知曉奏本內容。
今日的小閣老渾身上下都散發著自信的神采,這玉熙宮大殿已經是他一個人的舞台。
“……必先正人心,廣教化,使天下之人皆知變通之理,曉以大義。此非一日之功,而需長遠之計……”
“選拔賢能,重用開明之士,以其言行為表率,引領社會風氣向善向上……”
“……守舊頑固者,當有容人之量,但亦不可任其阻礙改革進程……推行新政之時,宜漸進而非激進,使百姓得以適應變化……”
“……”
“……”
“……鼓勵百家爭鳴……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列入科舉……”
嚴世蕃的奏本很長,嘉靖神識一掃,確實全部了然於心,不過嘉靖卻沒有打斷嚴世蕃。
畢竟“啟思革新”的國策很重要,讓其他人聽聽嚴世蕃的總結也是很有必要的。
時間推移,轉眼間便是一個多時辰過去,嚴世蕃的奏本也進入尾聲。
“……嘉靖五十二年,二月初九,科舉便是臣對‘啟思革新’所交的答卷!”說完,嚴世蕃深吸了一口氣,而後躬身一禮。
“好!”嘉靖不吝嗇的道了一聲好,“看來這些年,伱跟你爹學了不少。”說著,嘉靖點了點頭,給予一個肯定的笑容。
“為皇上分憂,臣肝腦塗地,甘死如飴!”嚴世蕃直接跪下,大聲表忠心。
“諸卿,關於嚴世蕃的變法,可還有異議?”嘉靖抬了抬手示意嚴世蕃起來後,看向二王在內的內閣其他人。
“回父皇,兒臣沒有異議。”裕王率先開口,緊跟著景王也開口道:
“兒臣也沒有異議。”
變法是朝廷上上下下,包括他們在內共同決定推行下去的國策,自然沒有異議。
否則,國策無法順利推行下去,那麼就與在座的每個人都有關了。
這個時候他們可沒有心思再搞事情。
緊跟著,嚴嵩帶頭,徐階等人也開口道:“臣等沒有異議。”
該議的都議了,所有人都知道,該輪到正題了。
“既如此,那科舉結束,便向天下宣布大明正式進入仙朝吧!”說著,嘉靖語氣微微一頓,而後又道:“該說的都說完了,那麼便說說,近日關於瀛州府走私一事……”
聽到這裡,徐階等人知道,這一刻終於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