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熙宮。
大殿之內,道台之上。
“嗡。”隨著一陣空間波動蕩起,嘉靖的雙眼緩緩睜開。
“呼,”輕吐出一口氣後,嘉靖緩緩睜開了雙眼,歎道:“金丹中期了。”
“可惜,金丹後期的門檻都沒有看到,這十年間,朕使用了將六枚‘悟道菩提子’,卻好似牛入泥潭,虛空無路,再難前進一步……”
雖然對自己突破金丹後,修為速度也會相對慢下來,可十年時間,才從金丹初期突破到金丹中期,僅僅隻是一個小境界的提升。
終究是讓嘉靖感受到了一絲的打擊。
這十年時間,大明仙朝可謂是高速發展,尤其是京城和南京,更是“靈氣工業時代”下直接的受益者,再加上“啟思革新”的不斷深入和影響,京城從裡到外,都可以用一個字概括。
這個字,就是:“新”!
沒錯,從裡到外的新,這種新,有百姓的思想,也有整座城市建築的外觀改造。
京城內外,宮殿、樓閣聳立。
雖不似後世記憶中那般,鋼鐵森林遍布,但古色古香的高樓雲閣也是高低錯落,密集分布,從遠處俯瞰京城,完全就是一座仙環之城。
除了雄渾,巍峨壯觀,美輪美奐之外,很難用更貼切的詞來形容它。
至於南京城,那更是不得了,十年時間,嘉靖又批下了兩條七品靈脈。
在“靈氣工業時代”的催化下,整座南京城都完成了一次翻新擴建。
與京城一樣,南京城直接將整個應天府範圍內的所有府縣給涵蓋了進去。
若是在嘉靖六十年之前,提起南京城,那就隻是一座陪都之地,修仙大城,但現在,若要提起南京城,那說的就是整個應天府了。
十年時間,南京城算是徹底發展成了一方名副其實的修仙大城,光是生活在城內的修仙者數量,就多達三十萬。
與修仙相關的各行各業,更是多如牛毛。
甚至到了最後,朝廷都懶得去一一統計,隻能以歸類的方式,進行規整管理。而這其中緣由,自是與“修仙界”野蠻生長,不無相關。
此外就是南京城外,大大小小的山川之地,大大小小的修仙宗派也開始林立。
家族跟宗派這些修仙勢力的存在,從最開始的藏匿、低調、不顯山不露水,隨著修仙大城的不斷發展,“修仙界”也開始融入進來。
用“修仙界”之人的話說就是,如今的南京,一板磚砸下去,都有可能砸到一個修仙者,隻要“修仙界”不作亂,朝廷也懶得查。
不過十年時間,朝廷始終在克製著,沒有將修仙一事,擴散到南京和京城之外。
而兩京之外的十三省,則是在“靈氣工業時代”的發展下,開始不斷的翻新。
十年時間,政績評級,六個省級封疆大員,獲得了一品,被朝廷賜下了仙法和仙祿。
當然,這也意味著,這六個布政使司下轄的各府縣政績極其出色。
要知道,現如今的大明,各布政使司下轄,百姓豐衣足食,吃飽穿暖,已不再考核之內,因為對朝廷來說,這些都是基本的要求。
而衡量政績的標準,也是在這十年的時間裡,不斷優化,調整,考核方式細化為十條。
一,民生。
說通俗點,就是考核各省,府、縣經濟狀況和百姓的生活水平。
二,財賦。
“財”,自然是代表財富,“賦”指賦稅。包括農業稅、商業稅和其他形式的稅收。
三,歲入。
指的是各省,府,縣一年內的總收入。包括農業、手工業、商業等各種來源的收入。
四,穀帛之數。
顧名思義,就是糧食和布匹等物資。以穀帛數量,來具體衡量一地的經濟實力。
五,戶口和田畝。
一省之地的人口,田畝。
六,貨殖。
所謂“貨殖”,取字《史記·貨殖列傳》,意為財富的積累和流通,主要是考核一地的商業和手工業發展狀況,畢竟大明可是百業具興的。
七,府庫盈虛。
指的是一地倉庫中的儲備情況,這是衡量當地財政狀況的一個標準,也是考核重點。
八,穩定盛衰。
這一點,主要考核為官一任,所管轄之地是否穩定,比如冤假錯案,貪汙受賄等等。
九,百工所出。
如今的大明,自從“啟思革新”開始,各行各業都已經開始興盛,十年時間,為了讓“啟思革新”的國策,更好的貫徹落實,朝廷在官員政績考核中,加入了這一條。
主要就是考核為官一方,管轄之地,百業發展狀況,若是依舊信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一套,那等同於不合格。反之,若是考核中,百工興盛,政績評級上甚至可以算是加分項。
十,財用。這一點,考核的比較寬泛,主要是每年的財政的使用情況。
而以上這十條官員政績考核標準,在嘉靖六十六年的高原議政上,被命名為:
“國計總賦”!
而朝廷通過合理的政策調整,通過帝璽彙總評級,可以直觀的看到,朝廷每年的“國計總賦”提升或是下降,以此做出調整。
此外以上這十條,還適用於具體的布政使司管轄的一省之地,一府之地,小到一縣之地。
而具體到省的話,則被稱為:“省計財賦”!若是一府之地的話,就是:“府計財賦”!又或者:“縣計財富”等等。
也正是得益於如此細致入微的劃分和管理,大明的國力在這十年時間裡再次暴漲。
最直觀的效果,除了那一座座“靈氣加氣站”,一座座被推平的山川大澤,一座座城池的建立之外,就是對嘉靖本命的反哺。
也是如此,他才能在短短的十年時間裡,從金丹初期,突破到金丹中期。
沒錯,用十年時間,突破到金丹中期,這種修煉速度,即便是放在修仙世界,中原大宗都沒怎麼聽過,就算是書院,也是妖孽級彆。
也因此雖然沒能突破到金丹後期,但嘉靖心中也沒有太大的失望。
反之這十年時間裡,借著‘悟道菩提子’,的藥效,他還修煉了‘帝經’配套的身法、攻擊法和防禦之法,以及一種神通。
雖然都隻是修煉到皮毛,但以他金丹中期的修為使出來,若是再動用一國之力,那就算是金丹後期,也是可以輕鬆一戰。
此外,嘉靖還對丹、陣、符、器四種修仙者必備的技能,進行了一番學習。
總之這十年時間,他閉關之路非常充實。
當然,除了沒能看到中期的門檻之外,嘉靖還有一個小小的遺憾,那就是本命大明的意識,似乎一直沒有被孵化出來,依舊混沌一片。
但該有的本能還是有的,正如當初發現“帝璽石”的時候那般,若是自己集中精力溝通,它也會隨著自己的情緒而出現波動回應。
不過,嘉靖也不失望,他相信,等自己突破化神期,成就身外化身的一日自會有變化。
除了大明的高速發展和自身的修為突破與充實之外,還讓他比較滿意的是,嚴嵩等人的修為,也像是自己預想的那般突破了。
十年時間,其中總共進行了兩次高原議政,閉關前他留了一道神識在帝璽之上。
因此,這兩次高原議政都是帝璽主張,內閣和司禮監互相監督,完成評級。
第一次議會在嘉靖六十五年舉行。
而經此一次,眾人修為反哺,呂芳和陸炳的修為,雙雙突破到了築基中期。
清風從練氣八層的修為,突破到了築基初期。而禪霜的修為也突破到了練氣九層。
嚴嵩也從練氣九層成功築基。
海瑞獲得封賞自然不比嚴嵩少,再加上他的本命可是“大明律”,大明律的不斷完善,就等同於是給他自己打磨本命物了。
因此,反哺的修為也是越來越多,修煉速度也是越來越快。
在嘉靖看來,若是有朝一日,自己突破到化神,本命有了意識,成為天道意誌的話,那大明律就是真正的天道規則了。
像是海瑞這種,本命是大明律的,直接就是水漲船高,神通就是言出法隨也不一定。
因此,要論潛力的話,海瑞毫無疑問,是超過在場所有人的。
然後是徐階,沒有本命物的他,隻能靠著政績來獲得修為,十年時間,整個瀛州府,將近七成是靈田,成為朝廷官員仙祿的主要產地。
因此評級也相對較高,從原本的練氣八層,突破到了練氣九層,隻差一線之隔可築基。
至於嚴世蕃與徐階一樣,都突破到了練氣九層,之後,就是原本的第三梯隊的張居正、高拱、黃錦、徐璠、陳洪、嚴紹庭等,也都從原來的練氣七層,突破到了練氣八層。
最後是胡宗憲、王崇古和俞大猷,經過十年間,第一次高原議政,封賞過後突破練氣八層。
而等到了第二次高原議政,嘉靖七十年初,也就是三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