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與愛德華叔侄二人在海上商議著怎麼賣國,從而借著大明的權勢讓自己的家族,在未來本國的土地上擁有無人能及的權勢。
當然,與威廉叔侄二人抱著同樣想法的,還有其他返回各國的使臣以及商隊。
他們每個人都知道靈石的作用,以及未來大明很有可能對自己的國家做出什麼事情,可正如愛德華所說的那樣,他們不乾,有的是人乾。
從大明崛起的那一刻起,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注定會成為大明砧板上的一塊肉。
因為跟大明作對,他們心底生不起一絲一毫的勝算,甚至是反抗之心都沒有。
他們隻想著如何借助大明的權勢,達到自己的目的,從而讓自己和自己的家族獲利。為此,他們不惜將自己的國家出賣給大明。
在這些商人和使臣的想法中,在他們看來,不論自己的國家被什麼人統治都無所謂。
再者說,縱觀他們自己國家的曆史,他們的國家,又不是沒有被彆人統治過。而統治自己國家土地的種族,更是各不相同。
他們早就已經麻木了!
再者說,在大明生活的這幾十年來,讓他們明白,生活在這樣一個文化底蘊、秩序極度發達的國度裡,未嘗不是一種幸運呢?
人,麵對比自己強大的生靈,第一想法可能是將其征服,或者是擊敗。
可當他們發現,自己的敵人是根本不可戰勝的“神”之後,想法就會變得更簡單。
他們會從一開始的驚恐害怕,轉為期待,期待成為“神”的子民。
其中的道理很簡單。
縱觀整個人類的曆史,更是屢見不鮮。
當人們麵對自然災害、疾病、未知力量或看似無法解釋的現象時,往往會將其歸因於超自然的力量,即“神”或“神靈”。
然後開始崇拜各種神靈,並通過祭祀、祈禱等方式尋求神靈的庇護和指引。這種崇拜,往往源於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對未知的恐懼。
當認知到“神”的不可戰勝性後,他們就會轉而尋求與這種力量的連接,以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成為“神”的子民,就是這個道理。
但不同的是,當一個凡人的世界,真的出現擁有“神”存在的國度,掌握“神力”後,所有不屬於這個“國度”的凡人都會害怕,驚恐。
一旦讓他們擁有接觸“神”的可能,他們就會義無反顧,毫不遲疑的去抓住這份歸屬感。
再加上海外諸國的底蘊文化,與華夏又有著極大的不同,相比於自古都有著華夏兒女對國家和故土的眷戀與自豪,諸國子民更關心個人的自由和利益,對於民族和國家的歸屬感太弱。
說白了,一句話就可以概括,那便是“自私是刻在骨子裡的”。
就像是威廉和愛德華一樣,待人處事,衣著得體,時刻注重精致與風度,實則骨子裡的涼薄和貪婪,在觸及利益的時候,顯露無疑。
而大明,內閣這幫老狐狸,從他們知道,當土地改製的第三,第四階段開啟全世界進入戰爭時代的時候,大明必然要對世界諸國開戰。
那時候世界諸國的土地還有成名,都將是大明不得不麵對的一個問題。因此內閣這幫老狐狸早早的就開始對這些人進行了研究。
最後總結的道理,全部用於實踐,而結果就是,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現如今,世界上的國家的使臣,商人。
所有人,沒有一個例外的,選擇了跟大明合作,背叛自己的國家和百姓。
他們不知道靈石的危害嗎?知道,可他們不在乎,對他們來說,靈石代表著力量。
而且,他們卻不打算用靈石修煉。
道理很簡單,他們能被派往大明,那都是最精明的商人和最聰明的使臣。
他們心裡清楚一點,那就是大明想用靈石,達到控製他們國家的目的,同時讓他們的國家為大明生產更多的靈氣工業產物。
他們不會真的單純的認為,如此大麵積的給諸國送靈石,又出口糧食,這些都是錦衣衛,或者說是他們背後的東西兩廠乾的。
如此強大的一個國度,這麼大的跟海外諸國合作的動靜,朝廷會不知道?尤其是,他們聽說了,大明朝廷的皇帝,可是真正的“神”!
所以,答案就一個,這些都是大明朝廷默許的。
雖然看出了真相,但他們不會聲張,隻需要默契配合就是了。
既然明白大明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讓海外諸國成為他們的靈氣工廠,為大明生產出更多的靈氣產物,那他們回去後隻需要將靈石擴散開來,幫大明完成這個目的即可!
至於他們各自的家族,到時候就可以從大明購買大量的正常資源修煉。
最重要的是,他們自己也可以通過掌握的靈石渠道,控製著本國所有修煉者。
嗯,再者說,說不定哪天,大明吞並諸國的時候,他們的家族,就會成為一方封疆大員。
一想到這些,這些商人,使臣,都是心中隱隱振奮激動,至於故鄉的國土,在他們眼中,就是一塊巨大的利益跳板。
一個“修仙”的時代即將到來,他們要借著這個跳板,平步青雲。
海外諸國的使臣以及商會的算盤,大明內閣甚至是一方省級封疆大員自然一目了然。
對於他們這些玩弄權術,官場政鬥的老油條來說,謀海外諸國的難度,還沒有謀周邊諸如、朝鮮、北邊草原各部落的難度大呢。
畢竟,大明周邊這些國家,部落,可都是自古受華夏文化熏陶的,權謀算計上還是有那麼點手段的,玩弄起來自然不如西夷簡單。
不過也無所謂了,對現如今的大明來說,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不過是砧板上的一塊肉而已,區彆隻是在於什麼時候吃罷了。
嘉靖七十六年,三月初,靈石貿易開啟,大明內部的巨糧危機找到了宣泄口。
如此一來,被擱置的“靈氣工業時代”第二階段“靈氣工業萌芽時代”也正式開始。
畢竟如今第一階段“農耕啟靈時代”已經徹底結束,基礎的農業本就成熟,而第二階段開啟,大明就會開始轉型,進入靈氣工業時代。
三日後,晴空萬裡。
英國,倫敦,碼頭,港口上的集市熱鬨異常,停靠岸的船隻種類更是多不勝數。
有漁船,也有裝載火炮的帆船戰艦,這些帆船有單桅的,也有雙桅的,還有裝載火炮的三桅的戰艦級帆船,一排排大船,看起來壯觀無比。
尤其是裝在了火炮,戰艦級彆的三桅帆船,最大的,長度足足達到了二十六丈,寬約三四丈,高度更是達到了兩三丈。
一整個停靠在港口岸邊,遮擋住陽光,行人從下方走過,顯得宛若螻蟻一般。
這些戰艦帆船,無不是彰顯著十六世紀,英國海軍實力的強盛。
碼頭集市上,吆喝的水手,叫賣的商人,勾勒出一幅熱鬨繁華的畫卷。
“轟,轟,轟!”就在這時,隻聽遠處突然響起巨大的轟鳴聲。
宛若晴空驚雷,又好似又火炮轟擊一般,頓時引起了港口所有人的注意。
“噢,上帝!那是什麼鬼東西?!”
當海麵儘頭,一艘龐大到港口停靠的任何一艘三桅戰艦,在它麵前都像是蟲子一樣不起眼,站在港口碼頭的眾人遠遠看去,好似看到了一座會移動的海島在不斷靠近一般。
一時間,港口之上的所有人,心中震撼的同時也感到了驚恐。
“那是船,還是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