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弦溜溜達達來到《燕京文學》的編輯部。
作為編委會成員之一,好長時間不在編輯部露個麵也不大像話。
“江弦老師!”
劉恒看見他激動地打了個招呼,一臉期待的看向他,“您來投稿的?”
“這個下回再說。”江弦笑嗬嗬的看向他,“劉恒啊,咱們編輯部這期的《大眾電影》送來沒有?”
“您是說五月刊?”
“對。”
“我給您問問去。”
劉恒一打聽,1982年《大眾電影》5月刊今兒早上剛送過來。
他給江弦取來,滿臉欽佩道:
“難怪您手底下好劇本一個接著一個,您對電影界的訊息真是分外關注。”
“嗯。”江弦敷衍的答應一聲。
劉恒是個話癆,寧可人掉在海裡,也不讓話掉在地上。
“江老師,今年那個《赤橙黃綠青藍紫》不錯,蔣子龍的劇本,演員是北影廠的,叫方舒,您之前那個電視劇她還演過。”
“哦,你說《三岔巷劫案》啊?”
“對對對,就是那個!”
江弦坐在劉恒的位子上,從他手裡接過《大眾電影》。
劉恒站在旁邊,想和江弦再探討探討電影界最近的趣事
卻見江弦將雜誌在桌上鋪開,動作麻利的翻開其中一頁,在劉恒目瞪口呆的注視下,不由分說,將其從雜誌上整齊的撕下。
劉恒還發著呆呢,江弦已經朝他伸出手。
“給我取根兒鋼筆。”
“哎!”
劉恒緩過神,答應一聲,麻溜的給江弦取出一根鋼筆。
江弦握著筆,看著麵前這一頁《大眾電影》百花獎的選票,沙沙的填寫起來。
最佳故事片,《車水馬龍》。
最佳女演員,朱琳。
選票餘下的空處他也不空著,全都給自己人填上。
最佳男演員,葛尤。
最佳男配角,陳佩斯。
最佳女配角,嗯,給劉小慶吧,演的確實不錯。
去年,隨著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頒發,第4屆百花獎開始取消了大部分技術獎項,所以現在隻有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這五個獎項。
江弦把選票填寫好,跟小時候在學校替家長簽名兒似得,寫了個江國慶的名字。
做完這一切,他才抬起頭看向劉恒。
“咱這就光這一本《大眾電影》?”
“還有一本。”
劉恒答了一句,見江弦還盯著自己,馬上領會。
“我這就給您取來。”
一轉過身,他白眼就翻到了天上。
tui!
還真以為您對電影界的風吹草動分外關注,這麼著急的要看《大眾電影》。
合著整這麼一死出!
“江老師,就這一本了。”
劉恒還是很麻利的給江弦把剩下那冊《大眾電影》取了過來。
“得虧是咱們《京城文學》。”
江弦感歎說,“現在評百花獎,外麵《大眾電影》根本都買不著,想買大半夜就得去排隊。”
彆以為這年頭的影迷就不瘋狂了,這會兒每一屆的百花獎都能受到觀眾的熱烈響應,據統計,《大眾電影》每一屆平均能收到兩三百萬張的選票。
在這個信息不發達的時代,兩三百萬這樣的數字絕對誇張。
熱烈響應帶來的結果,就是《大眾電影》一冊難求,很多觀眾想投票,但就是買不到《大眾電影》的雜誌,哪怕是很多單位,也隻能湊出一張選票。
“劉恒啊,你覺得這最佳故事片應該投給去年的哪部電影?”江弦邊撕選票邊敲打。
“我覺得?”
劉恒一拍腦袋,“我覺得《車水馬龍》拍的就特好,特逗樂!”
“真心話?”
“真!”
“比珍珠還真?”
“呃”
“行,那我就聽你的。”不等劉波回答,江弦馬上把《車水馬龍》寫上選票,又問劉恒對後麵幾個獎項有什麼意見。
劉恒老老實實的把江弦剛才填的那張選票結果重複一遍,表現的很想進步,最後江弦把選票交給他讓他自個兒簽名,他麻溜寫了個劉恒倆字。
江弦很滿意,剛才光他填選票,那劉恒就是目擊者,現在倆人都填了選票,那劉恒就是共犯。
“要我說,這百花獎之所以弄得好,原因就是它夠民主,對吧劉恒。”
“江老師,民主,太民主了!”
劉恒腦子一丟,就跟那誇黃磊做菜好那何炅一樣。
今兒就算江弦讓他吃張鼻涕紙,他都要說江老師做的餛飩好吃。
把選票收好,江弦又去看了看編輯部的熟人。
章德寧看著他那叫一幽怨,她可好久沒拿著過江弦的稿子了,見麵就問最近有沒有什麼新稿子。
“我已經給《人民文學》了。”
江弦和她聊了幾句,又看見大侄女王安憶。
自從結束了文講所的學習,王安憶就被他幫忙調進了《燕京文學》的編輯部裡,擔任組的一名責任編輯。
“在京城都還習慣?”
“不習慣也習慣了,以前吃饅頭多了都要吐酸水,現在頓頓吃饅頭也沒問題。”王安憶笑著說。
倆人聊了會近況,王安憶有些不好意思道:
“江弦同誌,我最近寫了一篇新稿子,能不能麻煩你幫我看下。”
“稿子?”
江弦立馬來了精神,“當然行了。”
他接過這份稿子,王安憶說還沒寫完,目前隻有兩萬字。
江弦捧著這份稿子閱讀起來,看到其中三個字,他精神一振
——小鮑莊。
講的也就是小鮑莊幾戶人家的命運和生存狀態,江弦從中讀出了很強烈的“尋根”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