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文利索拆開,看了一眼信的內容,登時僵在原地。
過了許久,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
“噫!好!我中了!”
6月11日,新僑飯店。
這年頭京城有句話:“南有新僑,北有老莫。”
說的就是新中國成立後到80年代初期,京城最牛的兩家西餐廳。
不過相比較老莫,新僑的門檻更高。
聽說新僑飯店在首都機場都擁有一塊地,專門負責專機出行的領導人在機場用餐。
當時尼克鬆訪華,接待場所都設在新僑飯店,可謂風光無限。
後來申奧,奧申委就在這裡的六層辦公,一直到02年才搬走。
“江弦,這邊兒。”王濛朝著江弦招招手。
“可算是來了,我還怕你來不及。”
“幸好我沒在雲南多留。”江弦說。
他從雲南一回來就騎自行車趕到這裡,為的就是參加今天在新橋飯店的聚餐。
這場聚餐是《人民文學》編劇部舉辦的。
一是因為《人民文學》和《選刊》分家,聚餐惜彆。
二則是歡迎王濛主持《人民文學》編輯部工作。
“同誌們,我簡單說兩句。”光未然端著酒杯,作了一番簡短的致辭,
“我從六年前接手《人民文學》工作,當時我年紀已經大了,身體也不太好,因為癌症做過兩個大手術,但我一直給自己講一個原則‘不麻煩大家,不麻煩單位’。
到現在,我這個老同誌要退休了,工作嘛,不能說做的有多好,至少我自己是不太滿意的,向大家說聲抱歉。
我這個老同誌沒做好的,在今後,還希望大家能夠和王濛同誌一起,把他重新做的好一點,希望這本刊物能夠辦得活潑些、親切些,不要單純求穩,要在乘風破浪中求穩重。”
編輯們嘩啦啦鼓掌。
比較感性的已經忍不住紅了眼眶。
這時候王濛又站起來,簡單說了幾句。
沒有慷慨陳詞。
王濛反複強調,他隻是個作家,編刊物還要仰仗各位專家。
總的來說,很低調,很能看出王濛人情練達的一麵。
這是他以《人民文學》新一任主編的身份在公開場合亮相。
江弦覺得這個頭開的很好。
馬上到了7月。
有心之人馬上從《人民文學》1983年7月號版權頁上看到很大變化。
首先是主編換成了王濛。
然後原副主編三人,也隻保留了一個劉劍青。
最大的變化在編委會,原編委會的老一代作家徹底退出,一批年富力強的中青年作家上線:
茹誌鵑、徐懷中、諶容、黃宗英、蔣子龍、江弦
這幾位文壇炙手可熱的作家,成為這部刊物的中堅力量。
“不是定好了你當副主編?”朱琳看了版權頁以後衝江弦問道。
“這事兒還要作協開會做決定,過半年才能下來。”江弦解釋道。
這年頭,做事兒就是這樣。
要先開會開會再開會、討論討論再討論,最後才能定。
“編委會名單上還有崔道怡?”
朱琳在新的編委會名單上看到崔道怡這個編輯部元老的名字。
她眼睛一轉,“江弦,你說這是不是預示著有可能會遴選他為副主編?”
“喲,可以啊。”
江弦佩服的看向朱琳。
女王陛下情商這一塊兒是真在線,難怪另一時空混的如魚得水,全靠這樣靈敏的zz嗅覺。
除了版權頁,這冊《人民文學》的7月刊內容也信息量十足。
朱琳津津有味的讀了一遍上麵以“本刊編輯部”名義發表的一篇王濛起草的《不僅僅是為了文學——告讀者》。
“宣示了對於世道人心,對於社會進步的關注。”
“我們更希望奉獻給讀者的是億萬人民的心聲和時代的壯麗而又斑駁的畫卷。”
“我們歡迎的是那些與千千萬萬的人民命運休戚相關、血肉相連、肝膽相照的作品。”
“”
“這是主編宣言?”
江弦點點頭,“王老師寫的多好,立意高遠,頗有抱負,這是一種大文學觀。”
“咯咯咯咯。”
朱琳忍不住笑,“江副主編,還沒上任就拍上馬屁了?”
“這哪是拍馬屁”江弦紅著臉爭辯幾句。
朱琳又翻幾頁,更覺這冊《人民文學》有趣。
“還重發了《明鏡台》?”
《明鏡台》是50年代《人民文學》就發表過的一部耿龍祥的短篇,非常有名,思想核心大概是:“不能忘記人民。”
“不懂了吧,這就是王老師的高明之處。”
江弦輕笑道:“他是透露一個信號,表示自己還是會堅持以前《人民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不會調整辦刊思路、改變刊物風格。
不過他會在此基礎上,以西方的表現方法一點點的豐滿和改造現實主義,也就是他宣揚的新現實主義。”
“你們文學界門門道道可真多。”
朱琳忍不住吐槽,“寫就好好寫不行麼?”
“咱們中國文學傳統標榜的是‘鐵肩擔道義’,這就注定寫不是碼字兒那麼簡單。”江弦說。
隻要是搞文學,就沒辦法跳出這個圈兒。
王碩把自己從作家行業中抽離,扮演一個“無知者無畏”的痞子形象。
其實還是沒跳出去。
他隻是說自己沒文化,先把自己降到一樓,這樣立於不敗之地,方便往樓上罵,一有情況,大家一起跳,肯定他傷得輕點。
簡而言之就是:我承認自己不是好東西,你們也彆認為自己是什麼好東西。
又過了兩天,人文社那邊編輯李景峰找了過來。
他和江弦說,他們人文社打算往友邦南斯拉夫方麵出版一批。
人文社看中的是江弦最近發行的《紅高粱》和《最後一個匈奴》。
“《匈奴》沒寫完你們也要?”
“怎麼了?你隻寫了上卷,那就先出版個上卷唄。”
“哦對,你們是人文社不是央視。”
江弦反應過來,又問,“你們往南斯拉夫出版,那稿酬規定是按哪邊兒的來?”
“什麼按哪邊兒?”李景峰不解。
江弦解釋道:
“你們既然往南斯拉夫出版,那稿酬規定我看也不用按著原本國內規定的那套來吧。”
“景峰。”
“要不給我漲漲稿費?”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