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諾蘭一大早便寄去了給《饑餓遊戲》的投票,並把這篇推薦給了附近鄰居家的孩子們。
類似的事在美國很多地方發生著。
科幻的一大部分閱讀群體就是青少年。
而《饑餓遊戲》這部的主人公,不論是凱特尼斯還是皮塔,都是12歲至18歲的少男少女。
因此青少年閱讀這篇的代入感很強。
因此,《饑餓遊戲》這部,很快在青少年群體中掀起了一場閱讀風暴。
與此同時,《饑餓遊戲》這篇,也開始進入主流評論家與紙媒的視野。
威廉莫裡斯的馬歇爾,是在公司同仁的提醒下看到這篇的。
閱讀完以後。
馬歇爾感到深深的震撼。
既是因為這篇的內容,寫的是那樣精彩,想象力幾乎發揮到了極致,作者的寫作底蘊也是那樣的深不可測。
馬歇爾完全能看出,江弦這篇從曆史中汲取了營養,他寫的雖然是未來、科技,但不難從中發現古羅馬曆史的蹤跡。
正因如此,這篇的敘事具有一種古典色彩的美感。
更讓馬歇爾震撼的是。
這是江弦的
《漂流者》這篇,在馬歇爾看來已經是一名作家想象力的極致展現了。
但江弦的想象力仿佛不要錢。
這才過去多久,就又拿出了《饑餓遊戲》這麼一篇近乎完全依托於想象力的精彩。
這太可怕了。
某種意義上說,《饑餓遊戲》的故事比《漂流者》更花費一個作家的想象力。
因為《饑餓遊戲》這個故事很討巧。
這樣一個故事絕對是建立在作家腦海一閃而過的火光上的。
而就是這樣一個靈感,多少作家窮儘一生都可能觸碰不到。
但在江弦這兒,馬歇爾至少看到了兩次!
而且是不到半年的極短時間內!
作為江弦的經紀人,接下來這段時間,馬歇爾非常關注外界對《饑餓遊戲》這篇的反響。
讓他意外的是,《饑餓遊戲》很快收獲了外界的文學評論。
要知道,相較於傳統文學,美國的文學評論界一向不怎麼關注科幻。
但這一次,《饑餓遊戲》卻成功的進入到他們的視野。
《洛杉磯時報》上發表了文學評論家桑塔格對《饑餓遊戲》的評論文章《施惠國和美國的合二為一》:
文章先是稱讚《饑餓遊戲》這篇劇情精彩,節奏漂亮,寓意豐富。
作者善用細節虛構出來的世界,讓人信服。
女主角複雜而迷人的性格,令人難忘。
在最後,桑塔格感歎說,其實隻要不特意提醒,讀著讀著,文字本身就消失了。
因為女主角和讀者之間毫無間隔,江弦筆下的施惠國,其實就是美國現實社會的映照。
桑塔格這名評論家在文學評論界也是小有名氣,雖然她自己的作品大多數毀譽參半,但在評論作品方麵有著卓越的見解。
馬歇爾對這位評論家印象非常深刻。
因為她曾經公開宣稱,自己愛過9個人,其中5位是同性伴侶,4位是異性伴侶。
《洛杉磯時報》這篇評論文章並不是《饑餓遊戲》火爆的全部體現。
在這篇文章之後,開始有大量報刊刊發這篇的評論。
其中包括《紐約時報》這份全世界發行,有著相當高影響力的雜誌,以及《科克斯書評》這部全美著名的書評雜刊。
“撿到寶了!”馬歇爾很快生出這樣的感受。
儘管江弦是一名中國作家,但以他目前這幾篇在美國的表現來看,國籍絲毫不會影響他的作品迅速風靡全美。
馬歇爾正準備和江弦一起慶祝一下他的新大火,李安那兒就打來電話,說他剛完成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電影劇本初稿。
馬歇爾連忙讓他把劇本初稿傳真發給江弦,讓江弦過目一遍。
至於江弦,他剛在家裡給他閨女辦了一場小小的滿月儀式。
距離小小陛下出生已經過去一個月了。
小小小明顯已經和剛出生的時候不太一樣了。
首先是又胖了好幾斤,已經有了足足十斤多重。
然後手腳也更靈活了。
以前她呆呼呼的,一動會不動,現在已經可以稍微控製頭部的動作了,常常轉過大大的腦袋,看一眼江弦或者朱琳。
有時候還會把小手舉到自己眼前,對著空氣握一握,然後咿呀咿呀的喊。
一個月大的小小陛下還學會了吃手手!
每回江弦在旁邊兒看到這一幕,都會覺得自己心被萌的酥酥的。
他閨女真是太可愛了!
就算是讓他再洗閨女幾百條臭烘烘的尿介子,也絲毫不會覺得疲憊呐。
收到李安發來的劇本,江弦簡單瀏覽了一下,覺得沒什麼問題。
劇本拿給彆人寫,江弦最擔心的就是意識形態出現錯誤。
但李安寫的就很穩。
這也是他選擇李安的原因。
李安這個人,和王家衛是兩個相反的極端。
王家衛的風格激情放縱、超越時代,怎麼飛著怎麼來。
李安就很中庸。
中庸不是說他的能力中庸。
中庸意為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
因時製宜、因物製宜、因事製宜、因地製宜。
這是儒家遵循推崇的道德標準。
李安的劇本,不論是交給江弦的這部,還是他在後世拍的那些,有一部算一部,處處透著中庸。
他很會在劇本當中平衡各方,最後給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
就像他自己一樣,美國綠卡,中國國籍,誰都不得罪,兩方都有回旋的餘地,可以讓美國人給獎,也能夠被中國人喜歡。
你很少能看到李安放肆一回的電影。
唯一的例外是《推手》,那是他奔著高額獎金去的,所以有不少的含沙射影。
除了《推手》,再難找出一部,大概率以後也都不會有這一天。
江弦把李安的劇本給米高梅那邊發過去。
米高梅的反饋是還不錯,隻需要再把語言潤飾潤飾即可。
要是其他編劇,米高梅恐怕會打回去讓他們重新修改。
但麵對江弦,他們選擇自己來請人潤飾就好,畢竟劇本是拿來拍的,而不是拿來閱讀的,由改編出來的電影內容沒什麼問題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