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誰?”
劉筠嗬嗬一笑,不屑一顧道。
“我乃朝廷命官,需要小心誰?”
劉筠當然知道好友的意思是什麼,但就像他說的一樣,他是朝廷敕命的四路都轉運使。
隻有旁人怕他,沒有他畏懼彆人的道理!
劉氏雖是太後親族,但他一點也不怕!
誰敢阻礙他實行轉運使的權力,誰便是他的‘敵人’,是大宋的敵人!
他的背後有官家,有好友,有天下萬民!
何懼之有?
另一邊,劉燁一看劉筠的表情,頓時明白了。
得。
這話是白說了。
自鹹平元年(988)入仕起,劉筠的仕宦經曆多在京中,差遣也多是清貴的文官。
而且,哪怕貶黜的那段時間,劉筠擔任的也是地方知州。
不同於劉筠,劉燁的仕宦經曆就豐富多了,進士及第後,他先是在龍門縣(今廣東龍門)擔任知縣。
而後一步一步,升任益州通判,到了天禧元年(1017),劉燁被真宗任命為諫官。
再之後,又曆任判三司戶部勾院、右司諫、侍禦史知雜事、判流內銓、三司戶部副使、權發遣開封府事等官。
(s:權發遣開封府事,具體差遣和權知開封府事相同,帶權發遣,隻是因為資序不夠,低一等為權知某某,低兩等為權發遣某某,也就是低職高配。
這種情況在北宋,尤其是初期,很是常見,這也是官、職、差遣分離製度的好處之一。
任命相對靈活,既可以向上兼容,也可以向下兼容)
雖然劉燁和劉筠是同年進士,但論仕官資曆,他的資曆比劉筠更高一點。
另外,劉燁本來也是有機會成為太後親族的。
劉燁擔任權發遣開封府事期間,太後曾經和他攀過親戚,畢竟,劉燁不止名望高,其親族洛陽劉氏,亦是洛陽當地的名門望族。
身世,無疑是劉娥最薄弱的一個環節。
她想和劉姓的名門子弟攀親戚,也是為了彌補這一缺憾。
不過,劉燁並沒有認下劉娥這個親戚。
洛陽劉氏到底是綿延十幾代的大族,他本人亦是不願做那等阿諛小人。
後來,因為這事,劉燁也被‘主動’離職,辭去了權發遣開封府事的職務,轉而去了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擔任知府。
同時,也正因為這份經曆,從而讓劉燁明白了,太後的心眼有多大。
很小!
隻有指甲蓋那麼大。
不就是認親不成嗎?
結果倒好,自己隻能自請出知地方。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
好友劉筠此次亦是自請,隻是,和他那次不同,劉燁去的是家鄉擔任知府。
而劉筠,卻是前往川陝地區。
此去,山高路遠且不說,蜀中的形勢,亦是極為複雜。
劉燁曾經在益州擔任過通判,他非常清楚,蜀中這潭水,有多渾。
大中祥符七年(1015)王曙以樞密直學士之職,出知益州。
王曙是誰?
寇準的女婿!
背景夠硬吧?
結果卻有人造謠他苛政暴虐。
彼時,劉燁恰好是益州通判,王曙的所作所為,他全都看在了眼裡。
王曙的苛政針對的隻是蜀中暴徒!
並不是針對百姓!
然而卻有人從中作梗,栽贓汙蔑。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