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投入,效益更高。
這才是國內基礎科學受到冷落的重要原因,其他什麼學閥、體製之類的原因,都是次要因素。
“以上就是全部。”
“謝謝大家。”
話音剛落,現場響起了連綿不絕的掌聲。
交流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如果發現點什麼就死死地捂在懷裡,人類哪有現在的進步。
當然。
真正事關國運,即刻見效的好東西,肯定要捂在懷裡。
就像可控核聚變。
那東西,誰要是有突破,絕對不會分享出來。
誰掌握了能源,誰就是下一個時代的王!
可控核聚變,也是李傑這一世的終極目標,花個二三十年,把這玩意肝出來。
二三十年,看著很長,其實已經很快很快了。
因為可控核聚變的前置科技鏈太長,太長。
哪怕知道原理,想要搓出來,也需要十幾年的功夫,考慮到影響,這個時間需要適當的拉長了一點。
2035年,那是李傑給自己定下的時間點。
35年,完成實驗室階段。
40年,正式進入軍用、民生領域。
報告會結束,李傑第一時間被央視的記者堵住了。
對比上次,這一次的采訪規格明顯高了很多,而且很有可能登上早間新聞、國際新聞之類的欄目。
聯播?
那還不夠。
拿到菲爾茲獎的話,應該能上聯播露露臉。
“……”
一陣簡短的客套之後,記者提出了第一個問題。
“您在群論領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能否分享一下您是如何發現這一突破點的?”
“其實是一次很偶然的意外,那天吃飯的時候,突然冒出了一段靈感。”
“今天稍後的一場報告會,本屆菲爾茲獎得主陶喆軒,臨時更改了報告內容,他的新題目是【冰雹猜想】,其中引用了您提出的數學工具。
您怎麼看待這場報告會?”
顯然,這個問題是用來‘抬升’逼格的。
菲爾茲獎得主都在用華夏數學家開創的工具,這說明什麼?
說明‘張東升’的研究在國際上有著絕對的領先。
“陶喆軒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數學家,他的那篇論文我看了,幾乎可以提前宣布,冰雹猜想已經被他攻克。
稍後的報告會,我很期待。”
其實,前天看到那篇論文時,李傑稍微有那麼一點意外。
沒想到先開花的竟然是抽象代數領域。
他以為會是素數方麵先出成果。
不過。
不論是抽代,還是素數,亦或者是群論方麵,隻要跟他提出的工具有關,他都會是受益者。
這座金礦是他發現,並提前收入囊中的‘財產’,後續的數學家們,想要發掘這座金礦,他完全不會拒絕。
但每一位淘金者都要給他交稅。
他們的每一份成果,功勞簿上都有他的一筆。
這就是開派祖師的魅力!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