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條件
第107章條件
何為十惡不赦?
一謀反。
二謀大逆。
三謀叛。
四惡逆。
五不道。
六大不敬。
七不孝。
八不睦。
九不義。
十內亂。
其來源於漢朝的律法,一直到了北齊後,又修正了律法,成了十惡。
而隨著隋佛教的興起,十惡又進行了改進,成了上述的十惡,
隨著李世民的話一落。
殿中的眾文官們紛紛勸阻了起來。
而此刻,那長孫無忌也是憂心忡忡的站了出來,“聖上,崔譽雖說是主謀之人,但這斬刑是不是太過了?況且,聖上你也有言說要把斬刑從我唐國律法中剝離。”
“齊國公,你這話就說的不對了。竄通賊人,綁架宗親,難道還不該判斬刑嗎?依我唐國律法而定,崔譽不止要判斬刑,其家人更是要流放三千裡,齊國公你不會是想包庇那崔譽吧?”正當長孫無忌諫言後,少有在朝堂上說過話的河間郡王李孝恭,卻是立馬站了出來反駁道。
長孫無忌見李孝恭站了出來,知道這位隻參加大朝議,又從不多事的河間郡王出言,頓時心中擔憂。
據他所知,崔譽的供詞當中,那可是有著他的兒子長孫淹的。
甚至,連太子李承乾也都在供詞之中。
隻不過,魏征得了李世民的話,暫時放下此二人不審,隻審那崔譽。
要不然,他長孫無忌也不至於此時站出來替那崔譽求情。
真要如李世民所判斬刑,自己兒子如真與那崔譽有所勾連,長孫淹不死也得掉一層皮,而且這皮估計會掉很厚。
正當長孫無忌欲再開口說話之際,一直不曾開口說話的房玄齡卻也站了出來稟道:“聖上,崔譽犯下此等之罪,斬刑合當,但臣建議,其家人流放一千裡。”
房玄齡的話,算是給在場的官員們提了一個醒了。
身為崔譽身後的大靠山,連這位都站出來說要判斬刑,彆人再說,估計也是白話了。
況且,李世民平常諸事,也都會向房玄齡請教。
其真可謂是老成持重,其話語權不說不大。
不過,眾人心中也在猜想著。
房玄齡為何會推崇李世民的判決。
可當細想之後,才知道。
房玄齡之所以如此說話,想堵住李孝恭的提議,好讓那崔譽的家室不至於真的被流放三千裡。
這說來,也是這文武重臣之間的默契條件一般。
流放一千裡,這對於崔家一係家室來說,那必然會比那流放三千裡要好過得多。
三千裡,那基本都到唐國邊境去了,而這千裡之地,基本還處在唐國之內,有著他這位房相在,自然也是可以照顧其一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