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尉遲敬德一離朝後。
李恪回了寶座,掃了一眼眾朝官們後,直接落在了右中書令柳奭的身上。
柳奭被李恪盯著,全身打了一個寒顫。
說來。
他柳奭能坐上這個中書令,本變來得不光明磊落。
而且,柳奭坐上這個中書令之時,李世民已經開始病重,李治代李世民處理朝政。
再加上尉遲敬德為其說話,右中書令就加在了他的身上了。
而如今。
前太子李治已無勢,新皇帝李恪登了基,他柳奭的這個右中書令之位,如果他柳奭是個聰明人的話,必是自請下中書令之職,回去做他的中書侍郎之職,這才是最好的結果。
至少,他柳奭也不至於會被李恪記恨在心。
而當李恪的眼神落在他柳奭的身上後,柳奭著實聰明,直接站了出來。
“臣柳奭,自上任中書令一職以來,深感疲累。臣自請除去臣中書令一職,請聖上恩準。”柳奭太過聰明了。
柳奭在這個時候,不聰明都得聰明。
李治失了勢,他想掌中書省,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且,就在剛才,他另一靠山尉遲敬德也倒了,他柳奭想要獨善其身,更是不可能了。
柳奭的自請,讓李恪很是喜歡,“柳愛卿在此際自請,這著實讓朕自省啊。”
裝。
必須要裝一把。
“臣惶恐。”柳奭躬身一禮。
李恪佯裝歎了一口氣後道:“即然柳愛卿自請,那朕也不能拂了柳愛卿之意。不過,柳愛卿還未年老到致仕之地步,現授柳奭為禮部尚書一職,加授中書侍郎一職,還望柳愛卿用心治職,切莫失了我大唐禮製。”
“臣謝聖上恩寵。”柳奭沒有想到。
中書令雖沒了,但卻是改任他禮部尚書一職。
而一旁的褚遂良卻是有些心慌了。
禮部尚書一職,可是他在兼任的。
如今。
李恪改任柳奭為禮部尚書,那他這兼任可就沒他的份了。
李恪看向褚遂良,“鑒於禮部尚書曾乃是褚愛卿擔任,而現在中書省亦無主官,現授褚遂良為左中書令,掌中書省諸事。”
“謝聖上榮恩。”褚遂良心中歡喜了。
褚遂良實屬沒有想到,李恪會如此信任他,加封他左中書令一職,掌中書省,這個榮耀,是他在李世民在位之時,都從未有過的。
心中感恩不已,又是拜了又拜的。
此時。
身為左右仆射的唐儉,以及劉弘基二人慌了。
他們二人乃是先帝的人。
依潛製,新皇帝登基之後,必定是要大換血,把他們這兩個重宰給換了的。
唐儉心慌,看了看劉弘基。
劉弘基此時也心慌不已,了然唐儉心慌之由。
六宰相,論權力,當屬這左右仆射。
論官職品階,左右仆射乃是從二品,而不管是中書令也好,還是侍中也罷,僅僅隻是正三品罷了。
雖說,這六宰相地位相差不大,但名字上,卻是完全有著不一樣的說頭。
唐儉與劉弘基二人身為左右仆射,李恪會不會換他們,從當下的情況看,這是鐵定之事。
可是。
當李恪處置完中書省之事後,好似並沒有看向他們,到是宣起了他早已擬好的詔來,“因中書省或缺一中書,現封李道宗為中書令。門下省或缺侍中一人,現封李績為侍中一職。散朝。”
大赦天下結束了。
李恪僅僅隻是動了兩個人。
而這兩個人,皆是中書省的中書令,尉遲敬德,以及柳奭。
而李恪的一句散朝,直接讓左右仆射的唐儉以及劉弘基二人鬆了心。
隻要今日一過。
至少,他們二人在左右仆射的這個位置之上,能再坐上半年以上。
除非出了大事情,亦或者他們身體不行了。
而隨著李恪的一聲散朝,一眾朝官們卻是紛紛向著已經抬步欲離開朝堂的李衝元。
新皇帝的大赦天下,沒有動李衝元,這讓他們實在好奇。
而且。
他們也沒聽聞,李恪與李衝元關係甚好的消息。
當然,這些人僅僅隻是下麵的朝官罷了。
至少。
像唐儉他們就知道,李衝元與當下皇帝李恪關係,至少要比他們要好得太多了。
每每宰相議事,其他宰相都是先離開了,而最後離開的,每次都是李衝元。
從這些跡像來看,他們不難看出,李恪在朝堂之上,最相信的,莫過於李衝元。
雖說,這是他們的懷疑,也是他們的猜測,但卻無任何實據證明,李恪特彆信重李衝元。
而從今日這場大赦天下來看。
眾朝官們不看好李衝元,而一眾大臣們卻是覺得今日李恪必然會把李衝元提到中書令一職去的。
可一觀之下發現,並非他們所想的那般。
李恪並沒有下了李衝元侍中之職,也並沒有提李衝元為中書令之職。
眾官心中起疑更是重了。
疑心也好,還是猜測也罷。
這些,對於李衝元來說,與他沒有任何的關係。
至於李恪為何沒有讓李衝元任中書令,說來這也是李衝元早已與李恪商議好的。
李衝元現在的身上官職太多了。
一個門下省的左侍中,就可以與一眾宰相平起平坐了。
況且,李衝元的頭上,還掛著司法寺卿,司農寺卿呢。
再往下的小官職,更多。
再者。
李衝元近幾年的主要任務,可不是在朝為官,也不是做一個堂官。
他的任務,乃是推廣自己的高產糧食,朝中之事,李衝元根本沒有那個時間,那個精力去處置。
再說了。
李衝元年紀擺在這兒呢。
什麼中書令,什麼左右仆射,隻要時間一到,李衝元相信李恪不可能不為自己這個有著從龍之功的堂弟加身這些官職。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