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治下若是膏腴之地,倒也是能勉強養的起,可顯然除了潁川一郡之外,曹操的地盤都極為殘破,自然是不可能負擔得起二十萬大軍的。
曹操明知道兗州負擔不起這麼多軍隊,卻執意保持這麼多的編製,這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被打爛的兗州的底子實在太薄,可卻又處於四戰之地,隻要稍微露出那麼一絲的弱勢,四周的豺狼就會群起瓜分了他,所以曹操起碼要有二十萬大軍,才能震懾住四周覬覦他的諸侯。
僅靠兗州的二百四十萬眾,是養不起二十萬大軍的,於是曹操也隻能實施屯田策,以此來降低過多軍隊所帶來的消耗。
實施屯田策的同時,曹操還全麵效仿秦昊,徹底推廣《大漢田畝製》,以此來儘快讓兗州恢複元氣。
現在的兗州已經沒幾個世家了,世家力量空前薄弱,自然不可能會阻止曹操。
除了全麵推廣田畝製外,曹操還效仿涼州的隋王楊廣,摒棄了原有的察舉製,在兗州實施科舉來招攬人才。
早在羌王出兵討伐楊廣之前,楊廣就在涼州率先提出了科舉製,以求從寒門之中招攬人才。
科舉製一出,當即在全天下引起轟動,可響應楊廣號召參與的士子並不多,更多的是對楊廣進行口誅筆伐,隻有涼州本土寒門弟子響應了科舉。
兩漢選官都是察舉製舉孝廉,從漢武帝時期延續至今,而楊廣卻帶頭第一個打破舊製,這自然會引起天下人的口誅筆伐。
對此,楊廣一點也不在意,他的名聲本就不好,大族弟子不可能投奔他,唯有獲得寒門弟子的支持,才能有資格繼續參與爭霸。
另外,羌族耶律阿保機來犯在即,若是連涼州都守不住的話,楊廣要這些許名聲也沒用了,所以就算明知道實施科舉的後果,楊廣也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實施科舉。
科舉製在涼州實施之後,雖隻吸引來了涼州本土的寒門弟子,以及關西的部分寒門弟子,但也極大的緩解了楊廣麾下人才不足的困境,另外引得一員涼州大才前來投靠,他就是成公英。
成公英本是韓遂的軍師,韓遂死後投降了曹操,被委以軍師,封列侯,乃是涼州少有的智謀之士。
寒門出身的成公英,這一世一直在觀望中,並未投靠韓遂,見楊廣提出了科舉製,這等為天下寒門考慮的製度,覺得楊廣就是自己苦等的明知,當即主動前去投靠了楊廣。
楊廣也聽過成公英的名字,得知其主動來投,自然是大喜過望,一番長談之後,就封其為軍師,為自己出謀劃策。
後來羌王耶律阿保機來犯,也是成公英前去遊說馬騰與韓遂,讓他們與楊廣摒棄前嫌,並組成聯軍對抗羌族大軍,卻沒想到陰差陽錯之下竟滅了羌族,徹底解決了大漢的百年之患。
楊廣在涼州實施科舉,雖引來了接連不斷口誅筆伐,但對遠在西涼的楊廣並沒有任何影響,反而因科舉製的顯著效果一躍成為涼州霸主。
其他諸侯顧慮重重,都不敢輕易去嘗試科舉製,但曹操卻不得不嘗試,因為他根本沒有其他的選擇。
一更至……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