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沉思後,曹操還是決定試探一下白起,他所部全員騎兵,擁有著一定的容錯率,若真打不贏的話,那時再撤也不遲。
“傳令全軍,立即北上,迎戰白起。”
隨著曹操一聲令下,在定陶城外集結的一萬四千五百曹軍鐵騎,立即向城外二十裡外的秦軍出奔去。
與此同時,逃出定陶的鄧觀、劉體純,也和韋睿和傅友德順利彙合了。
韋睿和傅友德雖未直達定陶,和曹軍開戰,但卻做好了接應的準備,卻沒想到最終來的隻有千餘騎兵,以及鄧觀和劉體純,卻不見鄧九公父子時,兩人的心都一下子沉入穀底。
“鄧九公和鄧秀將軍,都戰死在定陶城內了。”
言罷,鄧觀將他們東門失守,而他們在撤退途中,被殷受追上的過程,都原原本本的告知和韋睿和傅友德。
韋睿和傅友德聽了後,都對兩人的死感到惋惜,畢竟這父子兩可以不用死的,奈何鄧九公心疼傷亡做出了錯誤判斷。
若是他不繞道西門,而是直接在北門突圍的話,父子兩肯定都能活命,秦軍的傷亡也不會達到兩千。
但正是這一錯誤判斷,不但使得鄧九公父子殞命,來拿出征的三千鐵騎也折損了兩千。
這也是自開戰以來,北路軍的損失第二大的一戰。
之前賈複戰敗,秦軍雖傷亡了一萬兩千餘人,但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步卒,而現在這兩千人卻是比步兵金貴的多的騎兵呀,兩千騎兵的傷亡未必就比一萬兩千步兵小。
“鄧九公將領撤軍前,放火燒了東門的不少器械,現在定陶東門防禦力大不如前,不易防守。
大都督所率的主力大軍,馬上就要抵達定陶了,到時再和曹軍算總賬,為鄧九公鄧秀二位將軍報仇。”傅友德恨恨道。
韋睿聽了此言後,卻憂心忡忡道:“可曹操要是不守城,而是選擇出城野戰怎麼辦?”
傅友德、劉體純、鄧觀一聽都是一愣。
是啊,曹軍若是出城野戰的話,秦軍五萬大軍在平原和一萬五千曹軍騎兵決戰,在李存孝、黃飛虎等猛將都不在的情況下,還真不一定能打的贏啊。
“報……啟稟將軍,曹軍全軍於城外集結後,向北直奔大將軍所在去了。”
“不好。”
韋睿和傅友德聞言同時驚呼起來,韋睿急忙下令道:“速速返回,前去支援大將軍。”
隨著韋睿一聲令下,四千騎兵當即轉換方向,全速向白起軍的位置趕去,卻在半路收到了白起的飛鴿傳書。
讓韋睿等將都沒想到的是,白起並未讓其前來與之彙合,而是移動到大軍十裡外按兵不動。
“決戰將起,軍中又無猛將,大將軍為何會這麼安排?”
劉體純一臉不解的問道,他是曹軍降將出身,太清楚殷受和澹台譽的威力了,李存孝不在,白起手下又沒有強將,還以步兵打騎兵的話,是不可能擋得住殷受和澹台譽的衝擊的。
韋睿其實也不理解,但還是選擇聽命,並說道:“大將軍至今都未敗過,他既然這麼安排,那自有他的道理,我等隻需遵令即可。”
另一邊,曹操率軍北上後不久,就在句陽和定陶之間的一個大湖前,遇到了白起所率的秦軍主力。
此時,四萬餘秦軍的主力,已背水結成了一座大陣,而且陣型還讓曹操非常眼熟。
“這難道是?”
曹操腦海中回憶起了一段過往後嗎,澀聲道:“龍門陣?”
龍門陣是薛仁貴的成名陣法,據說對騎兵有著極大的克製,目前共為止在戰場上出現過三次。
第一次出現在群雄討董期間,當時正值第二虎牢關之戰,薛仁貴以趙雲、薑鬆、冉閔、公孫軒轅等十一將,再外加一萬大軍所結成的小龍門陣,卻擋下了李世民三萬西涼大軍。
最終,龍門陣雖還是被李世民仗著兵力給強行攻破,但西涼軍的傷亡卻比秦軍大的多。
至於龍門陣的第二次出現,那就更不得了了。
第二次河套大戰期間,嬴昊以十萬大軍結成完整版龍門陣,不但正麵擋下了鐵木真二十萬鐵騎,最終甚至還打贏了,並取得了斬敵八萬的戰績,就連元帝鐵木真也死在了這一戰中。
龍門陣的第三次出現則是在洛陽,這次布陣的不再是秦軍,而是李世民,並且海慧寺用來對付秦軍。
隻是李世民自己逆推出來龍門陣,威力顯然不如原版,再加上他的運氣不太好,遇到了和薛仁貴交流過的張遼。
所以,李世民版的龍門陣,最終還是被給張遼破解了。
被破解過一次龍門陣,也就此跌下神壇,不再像之前那麼傳奇了。
但被破的是李世民版的龍門陣,跟薛仁貴版的又有什麼關係?
所以各國都依舊在研究破陣之法,以防止在戰場上遇到後會無法應對。
曹操自然也研究過破陣之法,隻是他可不像李世民,有司馬懿偷殘缺陣圖給他逆推,所以對於龍門陣的破解並沒有多少進展。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