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唱過戲,當過武墜子,手腳都有功夫,隻是後來解放全國,像是這種民間的戲曲團,大部分被解散了,有本事被收編了,我師傅年紀大了,就回老家了。”
武墜子,一種戲曲表演形式,此派尚武,屬於武口流派,也就是人們統稱的武生。
彆小看這幫人,他們的功夫都是實打實練出來的,十幾歲就開始吃苦,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你以為說誰?說的就是唱戲的武生。
當然,他們不是以打人,殺人為目的,但並不是說他們就一無是處了,厲害的武生,打個人還是輕輕鬆鬆的。
“嘿嘿,我到了師傅家,無處可去,就在他家待著,平時就幫他乾點活,總不好白吃人家的飯吧?”
“後來我看師傅每天早晨起來練功,見他展示了一手,我驚為天人,就纏著他想學。”
“可我師傅說我年紀太大,骨骼定型,已經沒法學了。”
“我不服,就說我又不唱戲,也不舞獅,就是想學點本事,教成啥樣就啥樣唄,反正我隻是羨慕師傅舞槍弄棒信手拈來的勁。”
“後來這老頭也想通了,興許是覺得我每天無所事事,確實不是個事,就教了我腿功,踩梅花樁,翻跟頭,還有一套拳法和腿法,練武大半年,也算學了個七七八八。”
“前幾天接到您的來信,我和師傅說明,就回來了。”
不得不說,袁小六算是因禍得福了,雖然出去一年多,沒賺什麼錢,但也學了幾招假把式,唬唬人還是沒問題的。
“你走路的姿勢都改變了,沒少吃苦吧?”
說到這個,袁小六仿佛回憶起了痛苦的事情,笑著搖了搖頭,不願多說。
一個人的走路步伐,一旦定型,確實很難改變,你看軍人走路的方式,你看練過武的人走路什麼樣,行家隻要一看就知道,你是否有功夫在身。
那是因為你隻要練功了,學了功夫了,你的身體會根據你每天要乾的動作進行細微調整。
有利於你更好的施展功夫,比如廚師,比如修車工,各行各業都會形成職業習慣,而職業習慣帶來的,除了技能度的熟練,就連走路也會發生細微變化。
“我原本是想學幾手,出來裝個……沒想到老頭對我的態度很不滿,每天幫我抻腿,還要我再腿上綁上沙袋練習深蹲,再梅花樁上翻跟頭。”
“他就拿個細柳條,站在一邊,我但凡偷懶,他就抽過來,我可算吃了大半年苦,這要不是您寫信,我還解放不了呢。”
“彆看我師傅年紀大了,可我還真不是對手,我在他麵前,就像是一個小雞仔,無力反抗,隻好認真學了,也算是我自作自受。”
聽到這裡,蘇宇和雷犇險些笑出聲。
“好了好了,不說我師傅了,這次我能來,還是解釋了,你對我有恩,說你有事找我,我不能不來,磨了他老人家好久,他才同意的。”
“蘇爺,您找我啥事啊?還非要回來再說?”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