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三人到了書房後,麗競門的密探立刻將四周查探了一遍。
在沒有查探到人在四周後才向立刻彙報了一下。
李恪擺擺手,連同王喜在內,所有人都離開了書房。
武士彠見狀便知道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於是他起身給李淵和李恪倒上茶恭敬地說道
“不知太上皇和蜀王殿下有什麼要臣去做的?”
李恪笑著說道
“應國公坐吧,不要這麼拘謹,對你來說是好事兒。”
聽到李恪這麼說,武士彠也安心了一些,李淵吧嗒抽了一口煙袋鍋,笑著說道
“信,我們君臣認識多少年了?”
(武士彠,字信。)
聽到李淵喊自己的字,武士彠一愣,隨後眼中滿是懷念,聲音中同樣滿是感慨的說道
“臣是大業十一年與太上皇相識,大業十三年跟隨太上皇起義。
到如今有二十三年了,時間過得可真快,幸得太上皇與陛下的信任,一路提拔臣當上了利州都督,應國公。
臣無以為報。”
說到這裡武士彠起身向著李淵深深一禮,李淵見此連忙上前拉住武士彠笑著說道
“能起兵成功還要有你的一份功勞。
是你力勸朕啟稟,還說夢見朕騎白馬登天,天空中有人稱朕為天子。
那時候我們就說過要共富貴,現在看來朕並未食言。”
立刻沒想到武士彠也是讓李淵下定決心起義的主力之一。
武士彠聽見李淵的話笑著道
“是。”
李恪見李淵還想再敘舊,連忙說道
“皇爺爺,以後您與應國公有的是時間敘舊,今天先讓孫兒把事情說了?”
李淵一拍腦袋,哈哈一笑說道
“是了是了,見到故人把正事忘記了,你說吧。”
李恪這才鬆了一口氣看向武士彠。
“應國公,本王與太上皇來利州隻為兩件事。”
武士彠聽後不自覺的挺直了身體,神情也嚴肅了起來說道
“殿下請說。”
“第一,了解吐蕃動向,這些年吐蕃無論經濟,軍事還是文化實力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膨脹。
第二,坐收漁翁之利,時機到了之後發兵吐蕃。”
此言一出李淵和武士彠都傻了,李淵更是看向李恪說道
“這事兒朕怎麼不知道?”
李恪攤攤手說道
“父皇也不知道,就算是孫兒也不好說,到底能不能出兵。
隻能憑借那邊傳回來的情報判斷。
如果我們處理的及時,吐蕃反手可滅!”
聽到李恪的話,兩人再次震驚了,這真不是在做夢。
尤其是武士彠,他常年在利州,吐蕃到底發展成什麼樣子他可是知道的。
用一句空前膨脹來形容不足為奇,甚至他感覺在高原上,大唐不一定打得過吐蕃。
李淵卻是另一種想法,畢竟之前李恪所做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那一批批上高原適應氣候的大唐可是都在羊同邊上放羊呢。
真要打起來,怕是真的能掀翻吐蕃。
“恪兒,這件事你要馬上告訴二郎,讓他派人來,隻有我們這些人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