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燕大出來,方明華並沒有急著去拜訪錢鐘書,而是回到總政大院,想拜訪這些人要提前做做功課。
當然不是送什麼禮之類,這不用講究,隻要不空手提點水果即可。
最起碼去了以後,兩人有點共同話題吧,就像和許老一樣。
一般人熟悉錢鐘書,就是那本《圍城》。
《圍城》作為一部現實主義諷刺,被人稱為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新儒林外史”。
作品以抗戰初期從海外留學回國的方鴻漸為中心,描繪了在戰火彌漫的年代裡,一群遠離時代和人民的知識分子在戀愛、婚姻、職業、生活上的掙紮苦鬥,爾虞我詐,揭示了他們內心的貧乏、空虛與卑微,抨擊了囯統區的黑暗現實,揭示了現代文明的危機和現代人生的困境。
去年(1990年)圍城被改編成電視劇,由陳道明、英達等人主演,引起人們廣泛關注。
這本書包括錢鐘書這個人,普通群眾才開始熟悉起來。
其實這本書《圍城》隻是錢鐘書的業餘之作,他的真正工作是研究,他對中國傳統學術、中國現代學術和西方現代學術都有深入理解。他深入研讀中國的史學、哲學、經典,同時不曾間斷過對西方新舊、哲學、心理學等的閱覽和研究,代表作品之一就是那部《管錐編》。
《管錐編》是錢鐘書先生生前的一部筆記體的巨著。論述範圍由先秦迄於唐前,用文言文以讀書筆記的形式寫成,書中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萬種著作中的數萬條書證,所論除了之外,還兼及幾乎全部的社會科學、人科,本書堪稱“國學大典”,是錢鐘書先生灌注大量心血而成的學術著作。
而“管錐”二字,就出自《莊子·秋水》。在《韓詩外傳》中有:“譬如以管窺天,以錐刺地——所窺者大,所見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少。”
晚上,方明華就在客廳看著這套書中的第一冊中的《管錐編·毛詩正義》,是對《毛詩正義》解讀。
《毛詩正義》是《詩經》的研究著作,又作《孔疏》,對於《詩經》方明華比較感興趣。
可惜是中華書局出版的繁體版豎排的的,有些不習慣。
問題是,錢鐘書《管錐編》沒有簡體版的!
這套書,還是宋棠棠的姥姥珍藏的,沒事拿出來看看。
姥姥正在織毛衣,看到方明華拿著那本書看個不停,就笑著問道:“小華,怎麼突然對這本書感興趣?”
“不是要去拜訪錢鐘書先生嗎?先拿起他寫的書讀讀。”方明華回答道。
姥姥聽完笑了,“小華,你這是準備投其說好啊。”
方明華嘿嘿笑了兩聲沒有回答。
“其實.小華,我覺得沒必要,或許錢老先生並不看重這些。”姥姥悠悠答道。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