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女士們,觀影期間要來點餐飲嘛?炸薯條、烤串串、乳菇汁、蜂蜜水,全是菌樂堡直供,品質有保障!”
影院內,法嵐冬難民少年少女們穿著整潔的蘑菇圖案製服,在售票櫃台旁宣傳,做菌樂堡產品的銷售推廣。
他們都是沒通過此前菌子學院篩選的普通孩子,但趕上“菌主”四大產業開分店,也算是在另一個方向改變了命運。
彆看僅是從最基層的服務人員做起,在“菌主”產業的製度結構中,隻要夠努力,便能得到獎金福利以及升遷機會。
退一萬步講,就算在這裡做一輩子服務人員,薪資待遇也遠超過彆處的平均水平。
畢竟汪明沒有企…資本家那樣占據利益大頭的習慣。
事實證明,老板僅需願意讓利、從手指縫裡稍微多漏一點出來,就能讓屬下員工們過上體麵的生活。
有的孩子被選中去菌子學院讀書,有的孩子供職於“菌主”產業,還有的孩子積極參與城鎮體係重建、走上仕途。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培訓上崗、拿著豐厚酬勞的銷售推廣員們,臉上帶著發自內心的笑容,讓進影院買票的顧客們也隨之心情變好。
反正觀影票價親民,在熱情的接待聲中,他們普遍都願意順便多多少少買一點飲食。
買完票還抽到了菌樂堡的折扣券,打算看完影片就去那邊吃頓正餐。
影院配套賣的主要是小吃和飲品,味道對第一次嘗試的人來說很新奇,聽推銷的人講,菌樂堡的正餐更加豐富,很難忍住不去。
坐在階梯狀的扇形大廳內,人們從各個角度都能清楚看到大屏幕的全貌,不會被前邊的人遮擋視線。
“這種設計,讓我想到了梅裡烏的歌劇院…”
一個額頭有刀疤、下巴青胡茬的男人嘖嘖稱奇,旁邊坐著他十多歲的妹妹,聞言好奇地問:“哥,你還去過歌劇院呐?”
刀疤男形象粗獷,的確跟歌劇院那樣上流體麵人去的場所不太搭調。
“當然去過,還去過好幾次!”
聽他這麼說,妹妹麵露憧憬:“真好…能不能帶我也去看看?”
“好。”
刀疤男答應得很乾脆,不過接著又補了一句:“最近梅裡烏那邊亂的很,可能要打仗,等過段時間安穩了,再領你去。”
“噢…”
妹妹有些失望,卻也懂事地點點頭,眼睛又轉向正在播放《貓和老鼠》的大屏幕。
旁邊的莫塞戈遊客聽到兄妹二人的交談,都在低聲竊笑,覺得這當哥的純粹是在吹牛。
彼此都是莫塞戈人標誌性的淺棕色皮膚,眉眼特征鮮明,在梅裡烏合眾國混日子注定是下等階層,還去歌劇院?估計是去打雜吧!
而且說什麼梅裡烏亂的很、可能要打仗…更令人感到可笑。
周邊國家誰不是仰其鼻息而活?敢與之打仗的勢力,近幾十年都沒出現過一個啊!
人們審視了刀疤男幾眼就收回目光,認為這隻是個誇誇其談的蠢貨。
後者察覺到了周圍不太友善的視線,但表情沒什麼變化,輕撫著妹妹的長發,眼神柔和。
他叫“厄爾查烏茲”,的確有莫塞戈國血統,可不完全是莫塞戈人。
“波什那狂小子惹了事,估計要找老東西給擦腚,哎,沒個消停的時候,看歌劇的事往後推一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