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裡烏合眾國的落敗,讓各方都再次深切認識到了“菌主”陣營的強勢。
儘管表麵上是多族聯軍共同取得了勝利,但人們不得不承認,“菌主”及其眷族在過程中起到的作用至少在七成以上。
若沒有他們出力,聯軍想在兩個戰場同時擊退外神和“荊棘大帝”,會是個極為艱難的目標。
從彼端世界把“獸神”、“精靈神”等強者請回來或許能做到,卻會造成前線據點守備空虛,被外神麾下的黝黑巨人們鑽空子。
況且還有個遊離在外、唯恐天下不亂的“災厄大君”,包括“天父”也未必會一直安分守己…
可以說,“菌主”就是維係“七聖靈”乃至整個世界各方勢力同盟的核心!
祂在,則天下安穩,祂若不在,恐怕局麵會瞬間崩掉,在外神的侵蝕中被逐一擊破…
連一向眼高於頂的“獸神”伊潘仐莎,在得知梅裡烏被迅速全境占領後,也忍不住驚歎“菌主”的雷厲風行。
同時難免覺得唏噓,畢竟“荊棘大帝”和他鬥了那麼多年難解難分,結果被“菌主”麾下眷族給打得敗退逃亡。
這是不是意味著,把伊潘仐莎換到同樣的處境,也會是同樣的下場?
他沒心思去糾結能瓜分多少梅裡烏的土地,讓龜承祥、虎憲峯、獅奈安、犀格麻等屬下去參加談判。
伊潘仐莎自己則帶隊從前線據點出發,主動攻伐下一個彼端世界原住民部落。
他要在頻繁的高壓戰鬥中,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實力,才能緩解內心的焦躁。
除了“獸神”,“精靈神”和“熾爐之王”也都很快表態,沒有跟“菌主”爭搶主要地盤的意思,隻象征性地要了些邊角料。
而“天父”雖很眼饞那些人口多、信仰開發潛力雄厚的城鎮,但勢單力孤,終究也不敢跳出來搶功。
要怪還是得怪“荊棘大帝”和外神不爭氣,雙線戰雙線輸,連與“菌主”打個兩敗俱傷都做不到,讓“天父”坐收漁利的念頭落了空。
回到達爾多教國的他,望著重建完成的嶄新薩比斜塔,再看看塔下廣場稀稀拉拉的禱告人群,心中暗歎。
教會要跟“菌主”爭信徒,終究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能保住現有的基本盤不散就謝天謝地了…
而要做到這一點,“天父”得儘量減少本方信徒與“菌主”眷族的接觸,降低被拐走的風險。
可“菌主”又不允許達爾多教國封鎖邊境,否則人家會用物理手段重新把邊境打開。
“天父”思來想去,讓麾下的主教對各屬地信徒嚴加管理,層層限製。
允許經濟往來,卻要嚴加管控文化交流,尤其是最近流行的《梅裡烏末日》、《最後生還者》、《梅末:滑稽之語》等影片,禁止信徒們觀看。
另外,對流入的《菌子快報》也要多重審核,剔除掉有可能動搖教會信仰的部分,留下精簡版。
如此一來,達爾多教國表麵還開放著邊境,實則存在許多無形的枷鎖。
“天父”名義上當然是為了信徒好,保護大家不被危險的信息腐蝕心智。
但本質是為了確保自己的優質財產不外流,安安穩穩地一直為他貢獻價值。
保住實力不下滑太多,“天父”就能有資本蟄伏等待時機。
看“菌主”什麼時候塌房,他再順勢頂上去、擴張自己的信仰影響力…
然而“天父”暗戳戳的這點小動作,壓根沒逃過汪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