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嚓!
保羅憤怒地把手中茶杯砸碎:“讓你監督隻是那麼一說,你他瑪刁民還真監督啊?!”
生氣歸生氣,他卻不敢下令將那個報案人收拾掉。
教會的統治模式現在正處於風口浪尖上,再出變故的話,“菌主”眷族就更有理由借勢打壓他們了。
看著在錯愕中被押走的犯事牧師,主教保羅暗歎:
“為了教會的穩固,隻能先苦一苦你了…”
顧不得感慨太久,保羅把麾下的其餘牧師召集起來,反複叮囑:
“今時不同往日,菌主那幫人一個個神出鬼沒,還扇動沒腦子的平民一起胡搞亂搞。
你們最近收斂著點兒,以前做的事情都掂量清楚,看有沒有遺漏的隱患,儘快處理掉。
被人揪出來,彆怪我不護著你們!”
平常趾高氣揚的牧師們,被訓得噤若寒蟬。
同僚剛被押走的情景猶在眼前,他們確切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再是享有高等特權的老爺了…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當地民眾發現自己的生活格外安穩,左鄰右舍同樣如此,城中一片祥和。
大家湊在一起探討得出結論,最大的原因在於牧師老爺們活動少了!
以前教會什麼都要管,讓人以為一不管就會出亂子。
現在對比才發現,管事的牧師老爺們才是大部分亂子的根源。
反觀“菌主”眷族那邊,是在充分尊重個人意願的基礎上管事,且並非教堂那種遮遮掩掩、推三阻四的管,高下立判。
隨著宣導隊的活動範圍加大,更多城鎮被納入管轄,各地教堂做事收斂,在達爾多教國掀起了一股變革之風。
儘管每天都有人或牲畜、野生動物由於感染被羈押的事情報出,但民眾情緒比較平穩。
畢竟“菌主”眷族對此有著成熟的應對經驗,隻要人們日常提高些警惕、及時發現異常狀況去駐地尋求幫助即可。
而且每次出現感染者,人家“菌主”眷族駐地都會發公告,讓眾人有知情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受尊重感。
總比慢吞吞消極處理、出了事一門心思想著甩鍋的教會靠譜得多。
民眾不需要活在被未知恐懼籠罩的壓抑中,生產生活如常,有閒暇和閒錢去新開設的菌樂堡分店改善夥食、去影院觀看影片。
由於維雋羯強勢製止發狂牧師當街行凶的畫麵被添入了紀錄片,使得他在達爾多教國迅速成了小有名氣的公眾人物。
每次轉悠著詢問吟遊詩人的下落,身邊總會尾隨幾個大姑娘小媳婦,興奮地追著他問東問西。
尤其是當《菌主讚歌》成為達爾多教國的普及讀物,在其中擁有獨立篇章的“西汐舞者”維雋羯變得更廣為人知。
甚至已有本地吟遊詩人開始傳唱他的事跡。
聽著街邊酒館傳出吟唱自己的詩歌,維雋羯繃著的臉逐漸緩和,神采飛揚。
做這種混賬職業的人,偶爾也不那麼讓他厭惡。
喜歡先菌子,後小人請大家收藏:()先菌子,後小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