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望投降大清之後,他在內心,對李定國所謂的戰功和輔佐的南明政權不屑一顧,首先,他派自己的貼身護衛,也是一路跟隨著他,自己最信賴的將士賴平,對原本屬於自己部下,而今卻歸順了李定國的將士們,都發出了邀約,請他們放棄抗清這條艱苦的路,在信中,他幫這些人分析了南明軍目前存在的問題和僅有的優勢,又告誡他們,南明的朝堂根本不信任我們大西軍,即使你們拋頭顱灑熱血,到後來也不過是謀個一官半職,跟著李定國,可能打幾場勝仗,但李定國本人,實際在南明政權裡也不過就是一枚棋子,未來,敗,極有可能,就算真的能將大清推倒,他也爭不過那些人,而你們更得不到什麼好處,終究,還是給彆人做了嫁衣!……怕這些將士不相信,孫望甚至還進一步說,你們以為我怕大清嗎?我是不想再那麼累了,跟著誰最後都不過是一官半職,不如就現在,趁最有價值的時候,能風光幾日風光幾日!你們以為你們那叫忠,那叫義,其實就是在給南明帝賣命!那話又說回來了,給誰賣命不是賣命呢?我們從前在一起的時候,並不一樣,我們在張獻忠的號召下發動農民起義,是為了推倒明朝腐敗的統治,為了我們自己能當家做主,建立一個新的政權!而不是繼續保明朝的舊人!他們一旦坐穩江山,還是不會考慮我們這些人的利益!兄弟們,你們都打了這麼多年了,還沒打夠嗎?我現在雖然走了一條其實連我自己都覺得不齒的路,但是我覺得,還是比跟著南明的那些人好,他們不出力,隻是想坐享其成,背後還想控製我們!大清的吳三桂耿精忠和尚可喜,你們覺得,他們比李定國差嗎,他們不也投降了嗎?所以,投降是為了我們生活得更好,並不可恥,如果你們願意,我來幫你們引薦!
舊部這些將士們拿到孫望的信,一部分人將信直接就摔到地上,怒斥道,“無恥叛賊,竟然還有臉說這種話!如果不是你一心想篡權,南明今天又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另一部分人也不開心得道,“還給誰賣命不是賣命,那能一樣嗎?明朝畢竟是我們漢人的天下,大清是滿人的天下,能一樣嗎?說南明不考慮我們的利益,那滿人的天下,就能考慮我們漢人的利益了?”也有一部分人拿到孫望的信之後,沉默了,他們開始思索這樣堅持下去的意義,開始權衡自己未來是否真的像孫望講的那樣……
嚴昭也得到了孫望的信,他急忙拿給李定國看,不看還好,看過之後,李定國心情變得格外糟糕,尚若心的信,預見了今天發生的一切,這個孫望還真是陰魂不散,即使投降了,還要來百般的與自己過不去!李定國長歎一聲,什麼話也沒說,但在心裡,已經種下了陰霾。
實際在孫望投降之後,李定國就成為了南明永曆朝真正的控製者。但在政治上,他完全拋棄了孫望原來的政策措施,堅持由永曆帝朱由榔來裁決頒布一切軍政命令,這就直接導致,孫望舊部的將士們爆發了不滿和抵觸的情緒。再一想到孫望信中所言,這些人便開始懷疑,當初跟著李定國的選擇,還是否正確!
而李定國本人也心存芥蒂,畢竟嚴昭給他看過孫望寫給舊部將士們的信,於是,他在處理孫望的舊部時,刻意區分了“秦兵”和“晉兵”,將孫望的舊部一律標為“秦兵”,而這種做法,就讓這些舊部將士們的心理很受打擊,也直接造成了基層軍官和戰士的分裂。同時,他還對追隨過孫望的高級軍官,進行了貶官降爵,這種清洗行為,進一步加劇了軍隊內部的矛盾和不信任。想想看,這些舊部的人,還能像以前那樣擁戴他嗎?其實李定國這麼做,也有他的苦衷,他不想自己的軍事行動被孫望的人出賣,既然孫望已經寫出了那樣的信,說沒有人動心,他李定國反正是不信的,作為軍隊的最高指揮官,他覺得,隻有這樣區彆開來,才能減少背叛的重創,一旦有人泄密,他也好割尾自保。
但是作為其他的人,特彆是這些大西軍一路跟著孫望打過來的人,心裡又怎能平衡呢?我們是衝你堅決抗清而來,是衝你這個常勝將軍而來,我們既然來跟隨你,你怎能把我們當二等公民對待呢?當時,就有人心灰意冷了,也有人發泄著不滿,劉秀文便給李定國提了個建議,說乾脆讓這些舊部的人去鎮守四川吧!但此時的李定國表現得極為固執,他始終對孫望這些舊部不太信任,他擔心這些人可能仍然忠於孫望,或者,他們在戰場上會不儘力,甚至還可能倒戈相向。總之,李定國認為,將這些部隊派往四川,會削弱自己在雲南的軍事力量,而這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
劉秀文,作為張獻忠的第三個義子,在南明軍中也享有極高的聲望,他不僅勇猛善戰,而且深得軍心。四兄弟之中,劉秀文最重視團結,這麼多年來,他是一個始終在孫望與李定國之間做調和的人,他想將這些孫望的舊部放到四川,也是想緩解一下這些人的抵觸情緒,讓大家都能更和諧一點,無奈李定國堅決不聽他的建議,後來,在戰略選擇上,兩人之間也存在一些分歧,李定國更傾向於集中兵力,而劉秀文感覺,分散力量之後,也許更能保存實力,維護團結。李定國在孫望投降之後,掌握了南明的大權,與此同時,也對劉秀文采取了一些排擠措施,這就使得劉秀文感到極度的不滿和失望。他內心非常苦悶,甚至私下裡對人說:“退狼進虎,晉王必敗國。”這句話,就反映了他對李定國的不滿和對南明的未來充滿了悲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