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會大獲成功。
不僅“臨水觀光指南”上的廣告位全部賣了出去,城外官道的廣告位、城內街道兩側的廣告位也全都賣了出去。
其中廣告價格最高的,是觀光指南的第一個廣告位,成交價達到了恐怖的六百四十兩!
成交價最低的,則是官道外麵的廣告位,每一個廣告牌的價格隻有八兩。
刨除製作費後,縣衙能賺到的錢其實很少。
但這些位置的廣告牌,本就不是用來賺錢的。
廣告賣出去後,接下來就輪到製作。
而挑選製作商的時候,又進行了一場內部拍賣。
材料、雕刻、繪製、安裝這幾個環節,全部拆開拍賣,衙門為此又進賬了近千兩。
這場拍賣是王雲章自己“領悟”出來的,陳浪在得知此事後,也沒有太過驚訝。
古人從來都不笨,他們隻是“眼界”不夠。
一旦眼界打開,他們的作為,跟現代人也沒什麼差彆。
緊接著,臨水縣的老百姓,就發現自己生活了多年的縣城,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走在街道上,隨處可見各個商鋪的廣告。
像什麼“縣衙茶杯唯一供應商”、“榷場指定水果供應商”等等。
臨水縣的不少老百姓,其實都沒有完全逛完過縣城,他們生活的區域,也多在自己這個片區。
有了這些廣告後,東城的老百姓忽然就知道,原來西城那邊還有個很不錯的茶肆。
南城的老百姓,也知道北城那邊,有一家不錯的布行。
廣告的出現,間接的促成了城內老百姓的互通。
除了官府的廣告外,臨水縣的商販們也開始自發的製作廣告,宣傳自家。
其中受廣告啟發最大的,是青樓。
受到“臨水觀光指南”的啟發,青樓也做了個冊子,上麵畫的都是青樓裡人氣很高的姑娘以及這些姑娘的“拿手絕活”。
同時還繪製了會多宣傳畫,將青樓每天晚上的具體活動,用宣傳畫的方式,告知全縣城的老色批們。
不管是青樓還是其他商鋪,他們去找製作商的時候,都會發現這些製作商,竟然也是衙門的合作方。
像是馬寶國的畫院,就變成了“縣衙廣告戰略合作夥伴”。
這個名頭是陳浪幫著起的。
收費比那些散戶畫手要高很多,但因為跟縣衙有關係,所以不少商戶還是心甘情願的掏這份廣告製作錢。
不過在商業氣氛一片欣欣向榮的時候,也有那麼幾個人,對眼下這個狀況非常不滿意。
首當其衝的,就是縣丞淩震。
以前縣裡這些大商戶,要搞點什麼動作,都得先來賄賂他。
現在有了廣告這個渠道後,縣裡這些個商戶,已經不把他放在眼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