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最迷人的還是曆史。換一個角度看,古人們也是活生生的人。
新的視頻出現,bg赫然是廣寒宮破陣曲。
“航空航天的浪漫。”
“1934年10月,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一次戰略轉移拉開了序幕。這便是曆時兩年,行程裡的長征。”
“長征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大雪山。期間發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成功將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近地軌道。華夏從這一刻邁出了探索星空的腳步。”
“長征之名承載著偉大的曆史使命,這個名字源於教員的七律詩長征,意寓著我國的火箭事業一定像長征一樣克服任何艱難險阻,到達勝利彼岸。”
“都說我們有兩大國際知名的快遞。長征是負責送上天,而東風則是負責送上西天。”
“導彈技術和火箭技術是共通的,我們是先有了東風導彈,其後才有了長征火箭。”
“東風導彈的名字是從一張圖而來。這張圖叫亞洲敵情設想圖,是上世紀50年代繪製而成。”
“它的作用是為了更好的理解和分析當時新生華夏的潛在威脅,以此來指導導彈的研究和設計,以及任務計劃書的製定。”
“就在研究人員討論命名的時候,有人就想到了教員引用《紅樓夢》中的一句話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教員說世界上有兩種力量,一個東風,一個西風。而東風最終會壓倒西風。於是這張圖便命名為東風一號設想圖。”
“從此之後,我們地對地的導彈都是沿用東風的名稱。”
“而反艦導彈則是用鷹擊來命名。源自教員《沁園春長沙》一詞中的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一句。”
“防空導彈紅旗同樣如此,也是源自教員《清平樂六盤山》一詞中的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一句。”
大明時空節點。
紫禁城。
朱棣讓過抱著大堆資料匆匆趕路的行人,他並沒有在意。
這裡是研究院,由戶部撥款,新成立的科技部門下屬的研究機構。
如今隨著大量資金投入,研究院發展很快,這裡顯然已經不足以容納如此多的研究人員了。
“宋禮呢?”
朱棣向身邊的夏原吉詢問工部尚書的行蹤。
他倆剛剛一同從宮中出來,夏原吉當然不知道。
“回陛下,鋼鐵廠那邊說新出了符合我們要求的鋼材,宋大人剛過去檢驗。”
說話的是跟隨一旁的工部主事胡元澄。
胡元澄是安南王室的外戚,胡家造反後,大明出兵平叛,被抓來了華夏,朱棣念其才能便讓他在工部做事。
事實上胡元澄對火器方麵相當有造詣,後裝槍便是他根據天幕的信息研製出來的。
“原來如此,硝化棉實驗出來了嗎?還有夢溪筆談這類科學書籍都研究得怎麼樣了?”
朱棣點頭後,便問起了研究方麵的事情。
胡元澄對研究院了如指掌,一五一十的將最近的情況如實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