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開頭那個1130近防炮原來就是這個原理啊。”
衛青咋舌不已。這東西的名字是炮,火炮都像機槍這樣打,估計彆說找不到屍體,血都會被炸乾。
眾人聽到衛青的話也都想到了被這樣的火炮洗地會是什麼樣的場麵。
“難怪還有這麼一首詩,一息3600轉,果然大慈大悲。”
劉徹嘴裡說著大慈大悲,心裡想那是修羅場都不過如此吧。
天幕繼續播放。
“19世紀末,第二次工業革命讓人類的科技水平爆發式增長,在馬克沁機槍誕生之前,世界上已經有多款機槍了。”
“它們都是依靠人力推動複雜的機械結構來完成機槍的供彈上膛擊發拋殼這一套自動流程,實現機槍的連續射擊。”
“比如蒙蒂尼機槍,諾登費爾特機槍,加德奈機槍,還有之前提及的加特林機槍等等。”
“在當時,工業革命讓西方遍地都是發明家,各種奇特設計的機槍層出不窮,並且已經完成資本化的西方國家極為重視專利版權,一旦設計出來就會立刻申請專利,防止彆人抄襲。”
“馬克沁作為後來者,想要在機槍這個品類中殺出一條血路,並不容易。好在,馬克沁本身有天然優勢。”
“海勒姆·馬克沁1840年出生於鷹醬農村,14歲當馬車修理學徒,後來在叔叔的機械廠工作,當過機械製造師和繪圖員。”
“這些工作經曆讓他具備了設計研發能力,逐漸成為一位大發明家。”
“馬克沁一生共有271項發明專利,其中第一項是在1866年獲得的。他發明的物品包括:卷發器、手表消磁裝置、磁電機、鉚釘機、蒸汽機、燃氣機、咖啡替代品、自動噴水滅火器等。”
大明時空節點。
應天府故宮。
加特林的震撼讓朱元璋等人半晌說不出話。
“後世人當真都是活菩薩,就是看不得人受苦。”
朱標苦笑著調侃道。
“得了,看看馬克沁怎麼救死扶傷吧。”
回過神後,朱元璋也是笑了出來。
“原來這些機槍的原理都是差不多,按照這個原理咱們應該也能造出來。不過不一定能用於實戰。”
工部尚書薛祥看著天幕上的種種機槍結構圖後說道。
“沒事,還是老規矩,先研究著吧。”
朱元璋沒有在意,他當然看到了機槍需要什麼後勤,大明要想裝備這種殺器還早的很。
“對,就先搞清楚原理這一方麵的東西,咱們不急,畢竟目前單兵火槍和火炮就足以壓製所有敵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