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聽過這麼一個說法,普通商品減產10。一般意味著這個普通商品會漲價10。”
“但是,糧食減產10%,就意味著糧食價格要上漲到世界上10%的人買不起,餓死為止。”
“這是糧食的絕對剛需屬性,導致了他和其他商品完全不同的一麵。”
“06年,因為世界氣候異常導致了糧食減產。實際產量隻比理論最低供應量少了不到02。”
“結果呢,國際小麥價格飆漲了340。而這02的人口損失。由非洲國家承擔了。”
“19世紀初完全依靠土豆作為口糧的愛爾蘭,遭遇了大麵積土豆疫病,25的土豆絕收。結果就是最終愛爾蘭全國30的人口餓死。”
“大明崇禎年間。中原連續十年大旱。年均降水量驟降47。產糧大省豫省,那個時候完全絕收。”
“災民在吃完樹皮後甚至出現了易子而食的現象。史料記載,當時十室九空,千裡荒蕪人煙。”
“闖王李自成就是在這個時候,因為驛站被裁撤而失業,所以選擇了造反。”
“民以食為天,一但沒有飯吃,那就要出大問題。所以我們自古以來就有這麼一句老話,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大明時空節點。
應天府故宮。
廣場上眾人興致勃勃的討論著新的軍事戰法時,天幕被重新點亮。
因為沒有出現標題,所以眾人並不清楚這期視頻說的是什麼。
“莫非講的是商業?商品減產會導致價格攀升,這是很正常的道理,但似乎也沒有一個具體的數目吧?”
李善長有些不解,因為市場供不應求的話,價格決定權要取決於這個商品是不是必需品。
改革這麼久了,這點市場經濟的問題他還是有一點心得的。
“或許這是後世經濟學研究出的普遍性的觀點吧。”
朱標回答了一句,最近他對這種學術性的研究有了一些想法,正準備組織人對所有的問題歸納總結,看能不能研究出一些規律來指導各個行業的生產發展。
“糧食的減產?這期難道又是說農業的問題?”
朱元璋疑惑出聲,農業可是他最重視的大問題,糧食減產那就有人要餓死啊。
“不過,確實就有這麼誇張,肯定會要漲價到很多的人買不起。”
李善長當然清楚這些糧商的本質。
對於糧食,在場的所有人都很重視這個問題,他們之間很多人也見過買不起糧而餓死人的畫麵。
“現在誰要在災荒年想靠著糧食發國難財,朕會讓他血本無歸,家破人亡。”
朱元璋恨聲說道。